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碘造影剂(contrast media,CM)于影像学检查及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副反应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造影剂可引起皮质盲、偏瘫、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1,2],被称为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其病程多为一过性、可逆性,但仍有持久性损害及死亡的病例报道。CIE属罕见病,发生率极低,需要与脑部其它疾病鉴别,值得临床医生关注[3,4]。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血液之间的有效屏障,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是其重要的结构组成,在维持BBB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方面至关重要[5]。CIE发生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引起BBB的破坏,但是BBB损害的主要机制是否与TJs蛋白表达变化有关?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碘佛醇对大鼠BBB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造影剂脑损害的研究及临床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碘佛醇组(n=36)和生理盐水组(n=36),后两组根据注射碘佛醇的时间,再分别分为给药后0.5h、3h、6h和24h四个亚组,每组9只。分别于注射碘佛醇后0.5h、3h、6h及24h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染色法测定BBB通透性改变,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TJs蛋白ZO-1及occludin表达的变化。结果1.颈动脉注射碘佛醇后3h、6h和24h组脑内E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0.5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而生理盐水组的BBB仍保持正常,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碘佛醇组的BBB通透性呈现先高后低的动态变化趋势,在给药后6h通透性达到最大。3.对TJs蛋白的结果分析显示,给予碘佛醇后3h、6h和24h时脑组织内ZO-1及occludin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碘佛醇组ZO-1的表达先逐渐减少,3h时降至最低,之后蛋白表达又逐渐增加,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样,给予碘佛醇后occludin的表达也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但最低表达出现在给药后0.5h。结论:颈动脉注射碘佛醇可造成大鼠BBB的破坏,并且BBB通透性呈现先高后低的动态变化趋势,在给药后6h通透性达到最大。其机制可能与BBB重要结构—TJs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