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GhGL1-3基因的克隆、功能序列分析及遗传转化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拟南芥的AtMYB0(GL1,AY519590.1)基因为参比序列对雷蒙德氏棉D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比对,从该据库中调取与AtMYB0相似度比较高的序列.利用RT-PCR从徐州142 cDNA中克隆出棉花GhGL1-3基因.经RT-PCR从徐州142纤维组织中扩增得到GhGL1-3的cDNA,其开放阅读框为381 bp,编码由12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GhGL1-3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拟南AtMYB0(GLl)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为51%.利用软件进行蛋白质序列分析,GhGL1-3蛋白具有MYB家族典型的结构域,属于只含一个MYB结构域(R1/2)亚族.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hGL1-3基因在根、茎、叶、花及纤维发育不同时期均有表达,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在0 DPA(Days post anthesis)时,GhGL1-3分别在徐州142野生型及其无绒无絮突变体的胚珠中表达量最高.将GhGL1-3基因构建到植物真核表达载体pBI121中,成功构建了pBI121-35S:GhGL1-3超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通过花絮蘸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经PCR分子鉴定,获得了GhGL1-3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通过对转基因植株T2代3个株系的qRTPCR分析,发现棉花GhGL1-3基因能够促使拟南芥内源基因AtMYB0表达量升高.
其他文献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已经在新疆以外的产棉区普及了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ssutum L.),有效遏制了棉铃虫的发生.但转基因抗虫棉推广以后,棉蚜、绿盲蝽、棉叶螨等棉花次要害虫发生危害加重.对此,一部分学者认为次要棉花害虫对Bt蛋白不敏感,导致其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另有研究认为天敌控制力弱,天敌种群数量小也是次要害虫危害加重的重要原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洞庭湖棉区油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2个品种4个密度水平(2.25万、3.00万、3.75万、4.50万株·hm-2)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洞庭湖棉区,油后直播棉的适宜密度在3.75万~4.50万株·hm-2,其皮棉产量比2.25万株·hm4显著增加.
烂铃已成为棉花生产主要灾害之一,根据棉花烂铃规律,因地制宜采取选育抗烂铃品种、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增加磷钾投入、推迟第一次化控时间、加强棉田管理、推广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是防治烂铃、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带,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这些新生土地无种植基础,附近几十公里内无工厂,可引黄河水灌溉,是发展有机棉难得的宝地.本次选未开垦的新生地或撂荒3年以上的已耕地,选用非转基因棉花品种。并探讨了有机棉的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在各棉区不断扩展蔓延,20世纪90年代之后,呈暴发流行态势,年经济损失在12亿元人民币左右,已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由于缺乏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不易实施,目前对该病还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病原菌变异频繁、致病机理复杂、与寄主的互作机制不清是该病相关研究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我国的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随着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产业发展,果棉间作成为当地棉花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果棉间作田播前整地时间相对延长,果树遮荫对棉花播种—出苗期又有较大影响,尚未育成适宜针对果棉间作模式种植棉花品种;因此,果棉间作田不同程度地存在烂种、缺苗问题,部分棉花种植后棉田烂种、缺苗程度较重,影响了"一播全苗"与棉花产量.
中棉所7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早熟课题组选育的优质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审定(国审棉 2009011),已获得长江及黄河流域转基因安全证书.2008,2010-2012年连续多年在江苏盐城进行试种示范,总体表现早熟,结铃性强,坐桃快,产量高,抗逆性好,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和耐黄萎病等优点.
以2个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系、10个非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种为材料进行了该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草甘膦溶液的沙床,对棉种的萌发完全无影响;置床8d时所有非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试验品种均发芽不成苗且无侧根,偶有成苗也是矮小无侧根的畸形苗,并且所有萌发的棉种均有明显、不规则、干枯凹陷的药害症状;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试验品系均无药害症状.因此,利用室内发芽试验鉴定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抗性方法是准确可行的
21世纪以来,传统的人工压榨制油法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浸提和预榨浸提技术.文中对以6号溶剂为主的浸提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亚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液—液—固三相萃取法做了介绍,并列举了食用棉子油和饲料用棉子粕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复杂性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交叉学科,其所具有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对其他学科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在分析复杂性科学研究基本原则基础上,以复杂性视角探讨现代棉花生产复杂性技术观的含义与基本特征,进而提出转变现代棉花生产技术研究的理念,即技术体系向动态系统性转变,研究范式向复杂范式转变,研究过程向综合集成转变,研究方法向复杂研究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