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布氏田鼠对α-氯代醇耐受剂量

来源 :第二十四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irtonetal (1959)、张知彬等(1997)、王酉之等(2004)分别研究了a一氯代醇对鼠类的不育作用。发现该药剂可导致鼠类精子密度与精子活力下降;附睾形成斑块,阻断输精细管,且施药后不影响交尾行为。对α-氯代醇作用已有关于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鼠属(Rattus)、姬鼠属(Apodemus)、仓鼠属(Cricetulus)、绒鼠属(Eo—thenomys)等。
  对于该药剂在布氏田鼠中的作用我们已做了初步报道,本试验则以强制给药的方式测定了布氏田鼠对其耐受剂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然后对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对研究过程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由于化学除草剂具有高效、彻底、省工、省时等优特点而在海门种植业农业生产杂草防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2007年为例,全年使用除草剂达25个品种,使用量占海门市全年农药使用量的37.88%。然而,除草剂在使用不当或者施药方法不对时会对当季或后茬作物造成严重药害。据笔者对海门市植保站相关台账资料统计整理发现:自2004年至2008年4月海门市种植业农业生产过程中基层农民群众就除草剂药害事故举报案件达31
黄胸鼠是我省室内主要害鼠之一,常栖于屋顶,故有屋顶鼠之称。由于黄胸鼠的特殊小生境,一般灭鼠效果差。为了筛选出一种低毒高效的杀鼠毒饵,作者进行了溴敌隆、杀鼠磷、杀鼠1号3种化合物对黄胸鼠的毒效和致死耗饵量进行了实验室测定。本文首先描述了试鼠来源及试验方法,然后介绍了毒谷的配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杀鼠剂的抗性问题展开论述。
农田化学除草免中耕是我县的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已由70年代末每年的1.3~2.O万hm2发展到现在每年20万hm2以上,免耕作物已由70年代玉米一个作物发展到现在的水稻、花生、大豆谷子和多种蔬菜的免耕上。施用的方法也由当年的手工劳动喷雾发展到现在的全面机械施用。对我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施用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然而2008年春季的除草剂施.本文首先强调了春旱施药时期较历年偏晚,指
害鼠是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据统计,我市仅鼠害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约4000多万kg,经济作物损失约5000多万元。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农区灭鼠工作,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商洛市植保站通过调研论证,将其列为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课题小组,经过连续6年的攻关,弄清了商洛农区害鼠发展规律,集成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取得
我国是个果业大国,仅苹果栽植面积就达到3 601.5万亩,总产量2 400.7万吨,分别占世界苹果的38.2%和42.8%。果业的发展,拉动了一方经济,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但是,在果业生产上,我们还面对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栽培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果品质量差。虽然广大果农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如何在现有的栽培条件下,借助高
农业鼠害包括农田鼠害、草原鼠害和森林鼠害三大范畴。本文讨论农田鼠害(包括农田、农舍和村镇在内的鼠害)防治技术研究方面的问题。  我国1958年开展了群众性的大规模灭鼠运动,重点是防治家栖鼠种,不仅杀灭了大批老鼠,而且暂时破坏了老鼠栖身的环境,对控制种群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后的20余年内,农村灭鼠仍以自发灭鼠为主,基本上使用安妥、磷化锌、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等急性药物。70年代末,新疆小家鼠成灾,内
承德市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国家退耕还林、还牧政策的实施,林、牧面积不断增加,农区鼠害食源更加丰富,尤其是承德市地理、气候等环境特点有利于害鼠的生长繁殖,农区鼠害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日益加重,常年因鼠害造成农业损失达59/6以上。发生种类主要有大家鼠、小家鼠、草原鼢鼠、黄鼠等。据丰宁、围场等县调查监测,农田鼠密度一般为5%~9%,最高地区达10%~15%以上,农户住宅区鼠密度达89/6~10%。
小家鼠(Mus muscutus Linnaeus)、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 Pallas)、社会田鼠等是农区主要害鼠种类,而且是多种流行疾病的宿主,严重的威胁农业生产及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高毒农药、鼠药的大面积使用,造成鼠类天敌大量死亡,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使鼠害危害逐年严重。为此高效、安全、经济的杀鼠剂,成为了当前灭鼠有效方法之一。我们进行了溴鼠灵、溴敌隆、杀它仗等
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主要农田害鼠。该鼠体大而凶猛,对水稻、甘蔗、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同时还在河堤上挖洞和觅食,严重威胁河堤、水坝等防洪设施的安全。过去研究人员对其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与食量、种群的栖息分布、数量变动、鼠害分布型与抽样技术、防治指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我们从80年代开始在广东省东莞市系统调查农区鼠类组成及其发生规律,
20世纪40年代抗凝血类灭鼠剂的发明将鼠害控制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抗凝血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循环,破坏机体正常的凝血功能,同时影响毛细血管壁的纤维结构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容易破裂,造成鼠类多死于过量失血;也有看法认为抗凝血药物还能影响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由于抗凝血剂慢性毒力强大,害鼠多次食毒才会中毒死亡而很少产生拒食行为,同时有特效解毒剂维生素K。,非靶标生物中毒后也有足够时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