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结合页岩气调查评价专题研究资料,对渝东南酉秀隆褶带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最终指出了该区有利储层分布区带.
【机 构】
: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重庆市地质调查院,重庆,401122 成都理工大学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结合页岩气调查评价专题研究资料,对渝东南酉秀隆褶带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最终指出了该区有利储层分布区带.
其他文献
互联网对地质科技期刊是一种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要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以应对"互联网+媒体"这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家的政策导向是科技期刊要企业化经营。地质科技期刊如何强化自我生存能力需要深入思考。笔者早在1993年就提出地质科技期刊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参与市场竞争,不仅要有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新媒体时代,不仅要做纸媒,还要做数字媒体,做活动,做增值服务。
为了给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期刊价值参考,本文针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局属单位公开出版的31种科技期刊,以CNKI数据库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数据源,统计了2011-2015年期间期刊出版情况、被相关数据库收录情况、被引情况和影响因子情况等评价指标.统计结果表明:虽然涌现出《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
本文从国际油价与油气行业上游研发支出相关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油气行业研发资金在不同类别技术上的投入变化,认为信息技术研发投人加大成为趋势。从公司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对信息技术上的研发各有侧重,前者更注重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现有油气田产量,后者则加强传统储层描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研发。两者都试图通过地面设备的革新来提高能效,也都大幅度减少了建井和修并技术的研发力度。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就未来趋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英文正式规范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以来,这一倡议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为国际地学合作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新形势下,作为地学知识和信息传播交流的平台,我国地学期刊也迎来了国际化发展的
文章从期刊定位和稿源范围的角度分析了《资源调查与环境》更名为《华东地质》的必要性及意义,并指出学术期刊更名对期刊知名度、稿源、影响因子及传播带来的影响.以《华东地质》为例说明,明确期刊定位、积极宣传、提高质量等是确保期刊更名后保持影响力的重要措施.
俄罗斯远东南部地区与中国东北相毗邻,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环境与成矿地质背景.俄罗斯远东南部地区近年来加大了铀矿的找矿与普查工作,取得了一些的成果,尤其是艾利康钾交代岩型铀矿床及玄武岩盖层下的古河谷型铀矿床.截止2016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共发现7处大型铀矿床及二十余处中小型铀矿床,远东南部共探明铀储量达38.67万吨,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艾利康矿区,艾利康矿区的铀探明储量占全俄罗斯的36.2%.本文总结俄
随着全球页岩气工业的发展,对页岩气开发可能会带来环境风险也已引起学术界、管理部门以及普通大众等的普遍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国外页岩气环境研究分析,对我国得出以下启示:(1)加在强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环境问题研究;(2)完善页岩气开发操作规范和流程以及制定相关行业标准;(3)加强页岩气开发全过程的环境监测及相关数据库共享建设;(4)鼓励国内智库开展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5)加强
目前全球开采的金属矿主要来自地壳浅层(深度500m以内),据预测,这些金属矿产将在2050年前消耗殆尽.已知矿床深部和覆盖区(包括植被、土壤戈壁、岩层覆盖区和沼泽区等)的资源预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攻深找盲",已经成为找矿预测的新方向.从成矿理论来看,地球内部有利的成矿空间主要分布在地下5~10km的深度范围,因为这个空间是地壳内部物质与能量强烈交换及其动力作用的汇集地域,也是成矿要素发生突变和耦
及时掌握国际上知名国家实验室的业务结构,分析其演化规律将对于我国国家实验室筹建及业务布局规划相关工作起到关键借鉴作用.本研究选择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该实验室科研布局演化特征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期为我国此类国家实验室筹建提供参考和支撑。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要转型期,对地质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我站)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迫切需求建立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供地质档案快捷查询和利用.本文根据地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及建库前如何对地质档案管理模式分类和分析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地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