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佛山地区仅在1967、1975和1993年下过冰粒,而今年年初受寒潮过程影响,出现了建国以来的首次降雪现象。此次低温雨雪天气出现在1月22至26日,整个过程可以分成3个阶段:前期(22日至23日白天)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显著下降,皂幕山出现大面积冰挂和雾凇现象;中期(23日夜间至24日白天)出现降雪天气,其中23日夜间以霰或冰粒为主,24日白天转为雨夹雪或纯雪,皂幕山、大南山、西樵山等高海拔地区出现明显冰冻;后期(25至26日)以低温天气为主,雨雪天气结束,冰(霜)冻缓慢融化。本文关注此次寒潮过程造成的罕见低温雨雪天气,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等资料分析佛山地区出现罕见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特征与成因,旨在为今后同类极端天气的分析、监测和预报提供有价值的思路。结果表明:1、从大气环流背景特征来看,本次寒潮过程发生在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和极地冷气团异常偏南的气候背景下。寒潮影响期间极涡分裂成2个中心,其中一个中心南压至西伯利亚地区;极涡中心极小值约4850gpm,较常年同期极小值存在较大负距平,表明极涡中心明显偏南和异常偏强。中层(700-500h Pa)受深厚横槽影响,广东处于20°到30°N之间的一支偏西大风轴中,23日夜间至24日横槽转竖南压。低层(850h Pa)主要受偏北到东北气流影响,切变压至南部沿海地区。地面冷空气势力很强,位置偏南,佛山北部的海平面气压高达1040h Pa。综上所述,此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既保证了寒潮爆发前期的冷空气堆积厚度,活跃强盛的西风槽也为雨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条件,但低层形势不利于强烈降水天气发生,制约了本次雨雪天气的降水量级。2、从物理量场特征来看:雨雪天气期间,佛山地区700-600h Pa之间有较强的水汽通量输送,配中低层的弱水汽辐合区,为中高层冰晶和雪花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及辐合条件;整个寒潮影响过程,中低层大致受冷空气垫影响,24日白天900h Pa以下的冷平流被暖平流替代,有利于形成近地面逆温层并增强大气斜压性;从假相当位温来看,雨雪天气影响期间从广东沿海到湖南有一条倾斜的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即锋区),同时佛山地区高层的偏西到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强盛,低层受南下冷空气带来的偏北风控制,使得锋面逆温得以维持;局地经向环流存在异常特征,佛山地区处于上升气流南侧,上升气流随高度向南汇入锋区附近的气流辐合区,强烈的辐合作用对本次雨雪天气过程十分有利。同时,上述几种物理量场特征非常配合:900h Pa以下为暖平流,锋面逆温区位于暖平流顶,水汽通量输送带刚好位于锋面逆温区的上部,为雨雪天气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3、从探空特征来看,中低层850-700h Pa附近存在明显的逆温层,这是雨雪天气发生的重要条件。本次天气过程有冰晶层参与,高层容易出现冰核活化并形成冰晶或雪花,中层均存在(弱)暖层。不同的是23日夜间存在明显中层暖层,冰晶或雪花经过暖层后大部分融化,在过冷却层重新冻结,并以冰粒形态落到地面;24日白天无明显暖层,冰晶或雪花经过暖层部分融化甚至没有融化,直接以雨夹雪或纯雪的形态直接落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