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驾驶室热舒适度数值模拟与评价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sat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型重型商用汽车,本文采用k-两方程湍流模型和辐射换热方程耦合求解了不同条件下驾驶室内的三维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通过计算详细分析了空调送风速度对乘员热舒适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多变量的车内空间热舒适度评估体系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为满足新型新风节能空调的推广对薄膜技术的发展提出的高新要求,本文就薄膜传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简单的二维对流扩散传质物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获得了影响薄膜传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薄膜可以拥有很高的传湿能力,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后,有望在新风节能空调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上获得广泛应用。
本文以北海Sleipner天然气田的地下水层为研究对象,对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含水层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随着时间变化,CO2注入地下含水层后在水中的溶解和流动过程,分析CO2注入地下后的泄漏风险和影响泄漏的因素。结果表明CO2注入水层后逐渐上升,聚集在盖层下方,含水层上方的盖层对于防止CO2泄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停止注入CO2后,含水层中的CO2在水中溶解的过程缓慢,在不考虑矿化反应时,CO
本文采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测量了两种纳米镍颗粒堆积床多孔结构和一种微米镍颗粒堆积床多孔结构的热导率,将这些实验结果与用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传统的混联模型和Hsu-Cheng模型如不加修正均不同程度地偏离实验值,混联模型和Hsu-Cheng模型经修正后与实验值较接近,可用于预测微米和纳米颗粒堆积床多孔结构热导率;而Zehner-Schlunder模型无论是否加修正,均比实验值偏小较多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水在定截面纳米通道内的三维Poiseuille流动,研究了水的速度分布和系统摩擦阻力随外力场大小变化的规律,两者的变化规律均证实:当所加外力场较大时,通道内的流动已不再属于Poiseuille流动。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水在碳管阵列表面上的湿润和滑移现象。模拟获得了液滴在经过表面处理的碳管阵列上的接触角和液滴展布特性。发现碳管阵列结构能改变纳米液滴在固体表面的展布性质,使得疏水性表面的接触角大大增加。另外,通过模拟碳管阵列平板的Couette剪切流动,得到了通道中流体的速度分布,观察到了速度滑移现象。模拟表明碳管阵列的排布能够影响滑移长度,进而有可能改变和控制微纳米通道内的流体输运。
微波辅助萃取是强化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有效方法,有效成分分子在细胞间扩散的速率决定了萃取过程的快慢,微波作用可以通过降低活化能而强化该扩散过程。利用粘度系数表示了分子扩散系数与活化能之间的关系。基于微波辅助萃取白藜芦醇的物理模型,建立了目标分子扩散过程中所受到的细胞势垒模型。基于活化能的概念,建立了微波作用下的分子扩散势垒。导出了微波作用下的分子扩散系数与分子的物理特征及微波场参量之间的函数的关系
本文研究了单位面积喷淋水量和迎面风速对增膜型空冷器和普通光管空冷器换热量的影响,通过比较两者在换热时的进出口温差,得出增膜型空冷器比普通光管空冷器的换热效率增加了19~24%。
本文在分析混联式冷凝器中强化凝结传热机理的基础上,选用相同尺寸的平行流冷凝器为基准对比样件,通过高速摄影可视化试验及冷凝器性能测试方法,对混联式冷凝器进行了实验分析与评价。可视化分析表明,类似于蒸气喷射流的过热蒸气与汽液两相流在集流管中强烈扰动混合后,改善了进入下一冷却流道的两相流质量分布的均匀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联式冷凝器的传热性能与基准平行流冷凝器相比,可提高达9.6%。同时,制冷系统中的
实验表明,气控钠热管可以显著缩短从冻结状态启动的时间,因而可望应用于高性能航空涡轮发动机、空间动力系统等诸多方面。本文结合国外业已发表的实验数据,在简化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分段集总热容分析方法,进行拟合近似分析,给出气控钠热管从冻结状态启动时,蒸发段无量纲过余温度随傅立叶数而变化的预测式。这一预测式可供气控钠热管进一步实验设计和运行管理参考。
本文采用等温模糊区模型的思想,建立了辐射与对流冷却条件下平板型半透明材料凝固过程的分析方法,即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基于焓方法的能量方程,采用与谱带模型相结合的有限体积法求解内部非灰辐射热交换项,经验证表明本文方法是可靠的。应用本文的方法数值模拟了氟化钡(BaF2)平板凝固过程中的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考察了光学厚度、反照率及换热边界条件等因素对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照率增大会使得模糊区增宽、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