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技术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的研究与示范

来源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缺水区,利用修建集雨工程并结合膜下滴灌对主要农作物玉米进行关键期补充灌溉,效果显著.该系统为微小型滴灌系统,每处为0.133~0.533hm2(2~8亩),补灌的关键期为播种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水定额15.0mm~22.5mm,设备投资3487.5元/hm2,增产量883.96kg/hm2~3845.62kg/hm2,增产效果9%~72%,补灌水的生产效率4.07kg/m3~9.18kg/m3,该项技术措施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农业灌溉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泾河夏季来沙量较大,预测泾河含沙率对灌区调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前三天泾惠渠灌区渠首泾河含沙率为影响因子,预测含沙率,预测相对误差在10%以内,并且随着测试样本的增加,相对误差有减小的趋势.
本文以构建的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工具,选取漳河灌区内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模拟了渠系渗漏变化情景下水分循环的变化特点,并采用国际水管理研究院提出的水量平衡评价指标定量地分析了渠系渗漏对灌区小流域水量平衡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输水渠道水利用系数ηc增大后,毛入流量水分生产率WPgross变大,但由于边际效益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水稻产量虽增大,但灌溉水分生产率WPI却减小.配水渠道水利用系数η配变大后,
为了防止希尼尔水库周边地区由于水库蓄水,导致地下水位抬高,造成土壤盐渍化,希尼尔水库周边进行一年的地下水位观测,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地下水位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防止土壤盐碱化的主要措施为修建排水设施与控制灌溉水量.
本文研究了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相对湿度(Rh)、大气CO2浓度(Ca)等外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环境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中光合有效辐射(PAR)在大豆光合作用中起主导作用,中、高水处理(W2、W3)净光合速率(Pn)与各个气象因子相关性显著,但是中水处理(W2)更显著于高水处理(W3).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施条件下自由入渗土壤铵态氮迁移、分布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膜孔灌施铵态氮溶液时间的延长,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大,主要聚集在膜孔附近饱和土壤范围内.灌施铵态氮溶液对土壤中原有的硝态氮具有淋洗作用,淋洗下的硝态氮主要聚集在湿润体边缘.铵态氮溶质运移较水分运移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且随着灌施时间的延长,滞后现象越明显;随着转化时间的延长,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减小,硝态氮含量
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其中90%以上用于灌溉.由于传统的农田作业方法、不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和水量量测方法的落后,使得灌溉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因此,实现灌溉用水的自动化监测,对于节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十分必要.为了精确监测水稻全天乃至全生育期的灌水和田间耗水过程,从而使试验人员及时掌握水稻的耗水规律,做出灌水决策,本项目在桂林市农田灌溉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是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全新技术范式,是我国农业节水领域自主技术创新的典范.该技术实现了覆盖技术与滴灌技术的融合,节水效果明显,可抑制次生盐渍化,适用于大田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其发展趋势应在于集成相关农业、水利、化工、机械等技术成果,建设绿洲现代控制灌溉系统.其后续研发工作应包括膜下滴灌机理研究、灌溉制度研究、田间滴灌系统优化以及多种覆盖方式下的微灌技术研发等.
滴灌条件下地表积水区运移规律是影响土壤湿润区形状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滴头流量选择的重要指标,同时,它还是滴灌土壤水分运移数值模拟中确定上边界条件的难点.本文以室内试验为基础,分别对沙土、轻壤土和中壤土进行滴灌试验,滴头流量分别为:1L/h、1.3L/h、2L/h;观测地表积水区运移动态.试验表明,地表积水区运移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其运移半径随时间呈幂函数增大,表现出过渡现象;过渡现象
本文根据内蒙古赛乌素灌区实测田间资料,研究当地传统人工牧草紫花苜蓿合理的灌溉制度.发现盛花阶段重早和现蕾-开花阶段轻早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5.24kg/mm和4.33kg/mm.牧民的传统灌溉方法接近全生育期都受重旱的产量,其水分利用率分别排在16种处理方法的第14和16位.紫花苜蓿在分枝—盛花与抽苔—开花连续两个阶段受轻旱后迅速补水,产量与单独生育期受旱产量接近,且其水分利用效率并不高.试
为探明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品质的影响,以日光温室生长的7年生矮化密植成龄梨枣树为试材在2005-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期间设置充分供水处理(即对照T1),萌芽展叶期(Ⅰ期)轻度、中度调亏处理(T2),及开花座果期(Ⅱ期)、果实膨大期(Ⅲ期)和果实成熟期(Ⅳ期)中度调亏处理(T3、T4和T5).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品质影响差异明显,3年间各期亏水处理使梨枣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