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讨论

来源 :第12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gcz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讨论耳穴综合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方法: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利法。在治疗前和二疗程后,检查二组患者的头颅多普勒(TCD),观察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二疗程后的主观症状,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痊愈率34.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统计结果表明,二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p<0.01),主观症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肯定,对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同时,对主观症状的改善,起效快,即时效应明显高于传统针刺法。
其他文献
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和宝贵遗产中的一朵奇葩,说中医学博大精深,还得说中医药最接近寻常百姓。中医药对于防病保健、养生康复、优生优育、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普及中医药知识,将把中医博大的内涵面对“维护健康”这一大的概念上来,这无疑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大有裨益。通过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与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帮助人们辨别其真伪,从而激发和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真情实感,将发挥中
中医科普,是中医学文库的重要构成,在中医学的传承进步过程中曾经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提高,中医科普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辉煌,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受到了广大群众越来越高的评价。本文就谈谈笔者在中医科普创作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观察病例用薄氏腹针清热解毒方并常规补液,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退热效果,患者开始退热最短时间10分钟,平均15±8.62分钟;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最短20分钟;体温完全降至正常时间最短20分钟,总有效率89.4%;同时发热伴随症状得到改善。结论:薄氏腹针疗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效,同时可以改善其他伴随症状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天地针”配合灵龟图对应患侧面区浅排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香港天佑堂、昊域、良方等中医诊所完成。5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采用薄氏腹针系统中“天地针”配合灵龟图中对应患侧面部区域的阴都至商曲浅排刺方法治疗。观察周期为14。观察指标包括观察周期内临床治愈的例数和次数、临床疗效、电生理检测指标包括BR波分级、M波潜伏期、M波波幅、治疗过程中患者不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引气归元”、“调脾气”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慢性腹泻病人,均接受薄氏腹针治疗,针刺“引气归元”、“调脾气”穴位组合。观察周期为3周。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记录等。结果:38例慢性腹泻患者中,23例获得临床痊愈,总有效率为94.74%: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表明,每日腹泻次数、粪便性状、纳差、腹痛、腹胀、倦怠乏力、腰膝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薄氏腹针系统中“引气归元”穴位组合配合上、下风湿点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观察周期为4周。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晨僵、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疼痛水平对照表数值等。实验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处理。结果: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显效3例,进步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
目的:观察单纯薄氏腹针对慢性失眠干预作用的疗效。方法:62例慢性失眠患者均采用单纯薄氏腹针疗法治疗,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为基础穴位,依不同证型加用其他薄氏腹穴,隔日1次,连续治疗1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2例每晚睡前服用安定片剂2.5-5m g,30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及比较PSQI评分。结果:6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总有效率为85.41%:对照组32例经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
腹针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方面疗效显著,笔者在此文章中和大家分享一个成功运用腹针治疗的病例。
王清任,清代医家,重视对人体结构的解剖观察,较早开展对经络形态结构的实地观察研究,提出经络是“气管”“卫总管”的观点,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广泛影响,引发了经络与血管、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比较。王清任的经络认识与当时传入的西方解剖知识一起,引起了中国医家对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经络实质的重视,导致了经络研究方法由传统形式向近现代实证研究的重要转型。
目的:观察耳穴按压及口服中药防石胶囊预防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作用。方法:将入选168例微创内镜保胆取石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加耳压组。对照组取石后未进行任何治疗,中药组于取石后第4天开始服用防石胶囊,中药加耳压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于取石后第7天同时进行耳穴按压治疗,为期2年。结果:B超复查胆囊壁厚度分别为:中药加耳压组中药组>对照组;复发率为:中药组及中药加耳压组均<对照组。结论:耳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