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状腺结节钙化特征的自动提取方法

来源 :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出一种甲状腺结节钙化特征的自动提取方法,从而提高应用钙化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方法:采用基于GVF Snake模型的分割算法和钙化灶的图像识别算法完成甲状腺结节钙化特征的自动提取.然后,在30例甲状腺结节的回顾性研究中,通过ROC分析评估所提取的钙化指数CI(calcification index)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提取的钙化指数在良、恶性结节分类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以约登指数最大的分界点作为最佳的诊断界限点,准确性可达80%. 结论:该方法能有效的提取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特征,所提取的钙化指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其他文献
心电信号比较微弱且易受肌电及各种噪声的干扰,单纯从心电信号检测瞬时心率会存在鲁棒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同时记录连续血压条件下心电R波波峰的一种检测算法,通过连续血压信号的帮助来实现心电R波波峰的鲁棒检测.经测试,此算法在保证较低错检率的情况下,降低了漏检和多检率.
人工耳蜗当前的语音编码策略主要针对于非声调语言,缺失了对声调语言识别非常重要的精细结构信息.因此,对语音编码方式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记录分析下丘不同特征频率神经元对单音节汉字的响应,研究在正常听觉通路神经元对语音精细结构的表达,从而探索基于听觉通路下丘神经元电活动的语音编码策略.本文采用钨丝电极记录豚鼠下丘不同特征频率的单神经元电位活动,使用同一单音节字的四种声调进行刺激,分析神经元群对语
通过设计简单的微流控装置得到均一且尺寸可控的量子点编码PEGDA微球.蛇形并逐渐变宽的流道使微液滴有充足的紫外照射时间来发生光聚合反应而进行固化,同时也避免了流道阻塞.通过控制两相的流速,所得到的PEGDA微球单分散性好,CV低于5%,尺寸分布在7μm到120μm之间.将不同波长和不同浓度的量子点与PEGDA溶液混合作为分散相,得到7种编码微球,这些微球保持了好的荧光性能,实现了精确编码.利用多巴
研究血管内超声微泡在超声激励下的非线性声学响应,可揭示超声、微泡与血管、血流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最佳声学激励条件,指导超声靶向治疗.利用集中参数模型,探讨了微血管与微泡振动的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微血管的尺寸越小,对微泡振动频率和幅值的限制越强烈.而超声激励频率的增大会使血管弹性形变频率增大,幅度减小;声压对血管弹性形变的影响则相反.研究还发现,血管弹性与微泡振动幅度呈近似线性正相关.
研究采用连续闪烁抑制范式(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CFS),通过分析噪声图片诱发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 State Visually Evoked Potential,SSVEP),并提取其包络的方法考察平静面孔与恐惧面孔图片出现后,对被试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面孔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得到加工,并在早期阶段占用注意资源(500毫秒开始);而情绪信息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IVOCT)因其较血管内超声而言更高的分辨率,在临床上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例的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IVOCT图像与分析的基础,血管壁内轮廓的准确快速提取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IVOCT血管腔壁轮廓自动检测算法.首先,使用OSTU阈值分割方法粗略定位腔壁边界.极坐标坐标转化后,使用凸包算法去除引导线.最后,采用动态轮廓模型精确定位血管腔壁轮廓.对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脑区间神经节律振荡耦合的影响.方法:制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得到全脑低灌注型脑缺血大鼠,经鼻给予外源性VEGF,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认知功能,使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海马CA3与CA1区的局部场电位LFP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采集的LFP数据,分别应用相干性(Coherence)、相锁值(PLV)度量CA3-CA1同等节律间的耦合;
盆底肌肉评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尚无一种能够对盆底肌肉自身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估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无创客观的肌肉运动分析方法,基于经会阴超声检测手段,成功获取37例具有不同脱垂程度女性收缩肌肉时的超声视频数据及产生的阴道内压数据,应用二维弹性成像算法追踪盆底肌位移场,结合肌力数据对盆底肌肉弹性属性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通过肌力维持时间均值和最大厚度均值对盆底肌的持续控
本文采用加速计和压力传感器采集受试者在平地直线行走时半腱肌与腰部中间位置加速度与脚底压力,通过分析脑瘫儿童步态信号与健康受试者的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差异、皮尔森相关系数和动态时间规整(DTW)距离的脑瘫儿童步态评估方法.5名健康成人(20‐27岁),2名健康儿童(6‐10岁),5名脑瘫儿童(5‐14岁)参加了实验数据采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于健康受试者,脑瘫儿童的步态加速度模板会随着其表现症状
本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基于脑电和近红外光谱联合采集的头盔,该头盔结构包含覆盖在头皮的一块柔性材料、按照10-20系统及10-20扩展系统放置的脑电电极、近红外探头夹持器和近红外探头四部分.近红外探头与脑电电极交叉排列,使近红外探头的探测区域正好是位于脑电电极之下2~3厘米处的大脑皮层区域.近红外探头采用弹簧套筒式的设计,既可以保证探头与头皮的充分接触,又可以保证被试佩戴的舒适感.该头盔结合了NIRS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