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大鼠肠粘膜肥大细胞(MC)的变化探讨肠安Ⅰ号及其低浓度原药安慰剂对腹泻型IBS的影响,研究证明轻度束缚应激在诱发肠道转运加快以及内脏敏感性增加的同时,并不导致溃疡形成,可以用来复制与应激有关的消化道症状和人的IBS。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大鼠肠粘膜肥大细胞(MC)的变化探讨肠安Ⅰ号及其低浓度原药安慰剂对腹泻型IBS的影响,研究证明轻度束缚应激在诱发肠道转运加快以及内脏敏感性增加的同时,并不导致溃疡形成,可以用来复制与应激有关的消化道症状和人的IBS。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应用奥美拉唑40mg静点抑酸,多潘立酮10mg3/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服法为每次457mg,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餐后0.5h口服。治疗组40例在采用上述疗法基础上服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每日一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总疗效及各主要症状疗效。结果:对照组
目的:探讨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味组成调中颗粒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国际公认的罗马Ⅲ中有关FD的诊断标准及中医痞满证寒热错杂型辨证标准,选取门诊及住院病人120例,给予调中颗粒联合中脘、双足三里、双胃俞穴位埋线治疗。另设对照组70例,给予多潘立酮联合空白埋线治疗。疗程为4周。根据临床症状评分标准,计算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总积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
目的:探讨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及症状特点。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60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学历、性别在中医证候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积分前四位餐后饱胀、早饱、饮食减少、嗳气;西医症状积分前四位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四
目的:阐释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证型与西医RomeⅢ分型之间内在规律,以期为探寻FD的中西医结合辨治规律提供依据,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更系统化、规范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客观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胃湿热36.1%,肝胃不30.6%,脾胃虚弱占17%、饮食停滞占11.4%,寒热错杂4.9%。PDS以肝胃不和证为主。EP
目的:观察健脾消胀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用健脾消胀方作为治疗药物,对照组12例,安慰剂作为对照组治疗药物。疗程为四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调查后填写调查问卷,试验完成后将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且用X线透视标记物法,观察健脾消胀方对FD脾虚气滞型人群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显著占29.17%,较好占4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化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采用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对照组32例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合胶体果胶铋,两组6周为一疗程,观察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症状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在胃脘疼痛、纳差、倦怠乏力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嗳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治疗FD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经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TDP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吗丁啉)10mg,3次每日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症状消失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0日后的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60.14%。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TD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周后分别观察其症状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
沈舒文教授在治疗胃癌中强调本虚标实辨证治疗,主张分期辨证、整体调治。他将扶助正气,促进纳食进谷贯穿于治疗始终,认为胃癌早期,先滞气分,治宜理气化痰;中期毒瘀交阻、气阴亏虚,治宜益气养阴、解毒散结;晚期胃气虚败,化源告竭,治宜恢复元气,调补脏腑,注重毒瘀水湿的清除。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下简称FD)是消化科常见病,病人常有上腹痛、腹胀、嗳气、纳差等症,理化检查常无阳性发现,胃镜检查可表现为轻度胃炎或无明显异常,但病人自觉症状重,痛苦不堪。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胃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异常、幽门阻力增加、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迷走神经功能低下、胃肠激素及一些递质的变化、精神因素等。针对FD,西医多采用一些促动力药和消化酶制剂及抑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