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尊法师与中国佛教发展

来源 :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82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尊法师是太虚大师座下弘法干将,又是藏语及藏文佛学专家,被誉为当代玄奘。法尊法师在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建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生平及思想进行深入的整体化探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但有助于就中国当代佛教发展得出反思性的结论,也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青年时期即誓愿为法捐躯,二次入藏共逾十年,在内地先后住持汉藏教理院、中国佛学院等,终其一生笔耕不辍,共遗译著、论著、讲记一百二十余部(篇),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更推动了当代佛教的发展。本文通过大量的文本比较,指出法尊法师思想认识具有考据精实、广征博引、无征不信、言必有本等特征,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亦决定了他在史地学、翻译学、佛学上所达到的高度。本文认为法尊法师对宗喀巴大师的修持次第思想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与进一步发挥,并指出两种丝持次第思想之异即在于法尊法师认为密乘修习并非成佛必经之途。他将利益众生视为成佛目标,要成佛则须经思维皈依、出离解脱及以菩提心、菩萨行济世利他之过程,此中戒定慧三学不可偏废,但更强调戒学更为重中之重、一切功德之基,因此,他对皈依三宝之理解与禅宗无相三皈依思想亦有甚大差异。法尊法师认为教因法兴,人为法奎亦由法成,修法之人应以大悲心贯穿于道次第始终。本文结合法尊法师身体力行之爱国、忧民、护法,将其所倡导的菩提心、菩萨行与太虚大师主张之今菩萨行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对法尊法师这种次第修持、解行并重的思想在学僧教育中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本文提出法尊法师对于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之深入体认正是其教判思想之基础,而其绝待圆融特色首先体现在四宗判摄中。其次,虽然法尊法师以中观应成为了义,亦遍摄二乘、融通显密,调和空有,提出一切皆以现实的需要为佛法指归,说法须应机而对。而这种带有历史唯物色彩的理性正是在对现实的独特感受和思考上交织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及警醒而产生的,当代佛学研究的欣欣向荣正是由这些佛门龙象置生死于度外坚持不懈的奋斗而垒就。
其他文献
研究藏传佛教史必须从佛教的一般意义和藏传佛教的特殊性出发,积极开发藏传佛教特有的问题域,阐明它与藏族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互动关系,特别要突出藏传佛教的根本特征
当你进入数字家电大卖场,是不是对数字家电外壳上贴的各种标志感到很迷茫?是不是觉得那些五花八门的标志很眼熟却不清楚它们的具体作用?没关系,为了帮助消费者认清数字家电上
笔者近年来对西藏岩画的研究发现,Khyung的形象出现得非常早,仅就西藏岩画看,Khyung图像已显示出明显的演变痕迹,更不用说藏传佛教文化时期其图像出现的质的转变,古老的K
会议
本文从僧侣与寺院、僧侣与家庭、僧侣与社区三大关系之层面,对藏族僧侣与宗教职业生活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既有案例描述,又有问题分析、理论归纳,并提出藏族僧侣之宗教职业生
18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在世界列强瓜分中国、试图进行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受到了巨大的社会灾难。他们在思考灾难产生的原因以
会议
2008年参加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访问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访问皇家艺术博物馆,在藏传佛教艺术展厅看到一幅清代《清凉山圣境全图》。编号Ver.351,篇幅111×163cm,属雕版印刷。该馆所
“人间佛教”是近现代中国佛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当前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这一百年来,中国佛教面对不同时期的转型时代,佛教界人士关注佛教的发展,“人间佛教”的
会议
观察了用特制的贫铁、中铁、富铁饲料喂养大鼠5周后,其肝线粒体H+ATP酶在急性冷暴露(-20℃,30min)后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在室温下,贫铁组大鼠肝粒线体H+ATP酶活力显著低于中铁、富铁组;冷暴露后,贫铁
当前旅店业棉织品洗涤质量正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我们于1998年11月对福州市区某宾馆洗衣房洗涤过程不同阶段的棉织品进行检测,了解其洗涤效果,以便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及指导经营单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笔者较多地接触到有关五台山藏传佛教的一些史料,同时也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过一些思考。本文拟以五台山和藏传佛教的缘源,元、清两朝和我党在对待五台山藏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