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卫星之间相互掩食事件的观测研究

来源 :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ongji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毛乌素沙地历史沙漠化是沙漠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焦点,但争论颇多,沙漠化过程不明确,且大多依托历史文献是造成争论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深入分析北大池古城东侧一处包含人类活动层的沉积剖面的粒度参数,结合14C,OSL测年和历史文献记载,本研究重建了北大池周边历史时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过程。结果显示北大池湖泊在历史时期处于断续退缩过程之中,剖面北侧的河流水量也一直减少,剖面周边区域的环境退化与湖泊退
本文利用浮选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马堂湾遗址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14C年代测定并结合历史文献,认为该遗址年代范围应在1743AD后的乾隆前期.通过对浮选出土的植物种子等其他动植物遗存进行鉴定分析,共得到炭化植物种子793粒.其中,谷物类炭化种子358粒,含大麦161粒,小麦2粒,野燕麦195粒;其他炭化植物种子435粒,含蓼科Polygonaceae 10粒、莎草科Cyper
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矿物微形态(SEM)以及定点元素(EDS)测试与分析发现,东山村遗址第8层底部发现的矿物颗粒为蓝铁矿.东山村遗址泥炭层中的蓝铁矿,其铁可能来源于附近山体风化产物和/或生物残体中,磷则来自于生物残体及植物碎屑.根据蓝铁矿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形成机制以及同时期沉积物样品中富含的植物碎片及藻类化石表明,遗址地层中发现的蓝铁矿可能指示快速埋藏的突发性事件,这种突发的搬运与埋藏在一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荆州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了12757 cal.aBP以来江汉平原干湿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的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112757~9060 cal.aBP,江汉平原处于冰后期偏干环境向湿润发展的阶段;其中12000~11500 cal.aBP出现干旱事件,是对Younger Dry
本文通过在祁连山东部互助地区采集的油松样本,建立标准树轮(STD)年表,重建该地区近188年上年8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解释方差为48.8%.根据重建结果,历史上的湿润时期有1850s-1860s、1930s末-1950s、1970s-1990s以及2000s;干旱时期有1830s-1840s、1900s、1920s.其中1920s的干旱在北方大范围内普遍存在.根据本文重建结果与周围地区降水和PDS
格陵兰西部海域位于北极一北大西洋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硅藻作为最重要的微体水生生物之一,因其数量大、分布广,对环境反应灵敏、且易于保存,成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转换函数计算方法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定量研究现代硅藻分布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定量古气候、古环境重建。在已有的格陵兰西南部与冰岛北部现
本文依据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所获得的新石器-青铜时代(5290-2600 cal.aBP)的遗址数据(遗址位置和面积),利用聚落等级和等级规模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态.结果发现:(1)马家窑文化时期(5290-4055cal.aBP),研究区有33个聚落遗址,分布于海拔1900-2500米的河谷地带.聚落群呈现两个聚落等级,一个可能主要中心(90万平方米),其余为村
用XRF方法分别测试了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样品中的Rb、Sr和Ti元素含量,结果显示Ti元素在地层中含量的变化与对应地层中指示环境干湿的Rb/Sr值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相互佐证揭示出研究区域4600cal.aBP以来三个比较干旱的气候环境时期.同时,对遗址剖面磁化率的测定及其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唐宋至明清时期磁化率存在高值,石家河早期和中期存在两处异常高值区段,这反映了遗址文化层特别是右家河时期
通过采用AMS14C对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粒度、磁化率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和研究,重建了研究区12.757cal.kaBP以来的环境演变序列:(1) 12.757~8.5 cal.kaBP时期,区域环境处在冰后期由偏干向湿润发展的阶段,但环境不稳定,粒度、磁化率曲线均出现多次波动;其中在12.0~11.5cal.kaBP出现显著干旱事件,水动力有显著减弱的波
天然胡杨林是干旱或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有植被,它的生存对改善干旱或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此外,因近几十年来在塔里木河中、上游引大部分的地表水,在下游缺水.这样的实际情况必然导致了国内外学者对有没有必要保存下来塔里木河下游的探讨.以分布于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林的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为研究对象,使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水量平衡法、市场价值法等方法,评价了天然胡杨林在有机质生产、气候调节、土壤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