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蚊虫驱避剂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驱避作用的产生过程和最终效果涉及到人体、蚊虫、驱避剂、环境等多个方面;涉及到从人体引诱物产生、驱避剂分散、引诱物与驱避剂相互作用、驱避剂引起蚊虫生理神经和行为反应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人体皮肤(或口腔)、近皮肤(或口腔)区域、远离皮肤(或口腔)区域、蚊虫感知区域等多个梯度空间;涉及到驱避剂的挥发、驱避剂各种功能的发生、蚊虫产生实际反应等多个时间序列;可能还涉及到水分子与二
【机 构】
: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2
【出 处】
:
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蚊虫驱避剂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驱避作用的产生过程和最终效果涉及到人体、蚊虫、驱避剂、环境等多个方面;涉及到从人体引诱物产生、驱避剂分散、引诱物与驱避剂相互作用、驱避剂引起蚊虫生理神经和行为反应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人体皮肤(或口腔)、近皮肤(或口腔)区域、远离皮肤(或口腔)区域、蚊虫感知区域等多个梯度空间;涉及到驱避剂的挥发、驱避剂各种功能的发生、蚊虫产生实际反应等多个时间序列;可能还涉及到水分子与二氧化碳形成类似碳酸结构、空气中微生物对汗液的快速利用等未知因素。因为受到感知感觉器官的限制,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驱避作用过程,而目前分析检测仪器及观察手段有限,无法借助外部手段观察到驱避作用过程。因此国内外驱避机理研究还不够理想。本研究选择一直未被重视的引诱物与驱避剂相互作用的角度入手,以萜类驱避剂和人体主要引诱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全面的化学计算,所得结果表明,萜类驱避剂与人体主要引诱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对驱避剂的驱避活性存在显著的影响。这一结果显示有必要深入开展二者相互作用效应的研究,并提示我们在驱避剂机理研究中也应该考虑这一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口岸吸血蠓类快速分子鉴定方法,提高鉴定效率和准确率.方法:选择口岸区域采集 点,采集吸血蠓类.经形态学鉴定后,单只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自行设计的COI基因扩增引物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进行双向测序.序列经分析后,去除引物序列和不稳定序列,进行拼接.提交至NCBI和BOLD数据库进行比对,并建立系统进化树进行验证.结果:得到12个新序列,已登录至GenBank,登录号为KF
为探讨0.005%溴敌隆饵剂与0.005%溴鼠灵饵剂对大白鼠的适口性和毒力,将遗传背景和来源相同的大白鼠分为溴敌隆药物组和溴鼠灵药物组,溴敌隆药物组给予溴敌隆毒饵和基饵,供大白鼠选择取食;溴鼠灵药物组则给予溴鼠灵毒饵和基饵,供大白鼠选择取食.试验过程中逐日测定毒饵和基饵的消耗量,并观察大白鼠活动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溴敌隆药物组首日毒饵消耗量明显多于溴鼠灵药物组,0.005%溴敌隆饵剂摄食系数1.
目的:通过对薄荷油、薰衣草油、桉叶油、肉桂油、精油A等11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的筛选,并对驱避效果好的精油进行组合复配,为开发植物源蚊虫驱避剂产品提供参考.方法:"Y"型嗅觉仪法和国标GB/T 13917.9-2009规定的攻击力试验方法.结果:在5μl时,精油A效果最好,驱避率(PR)可达98.00%;肉桂油的驱避活性次之PR为87.50%;柠檬草油、薄荷油、迷迭香油、桉叶油等4种植物
本文介绍了我国饵剂类农药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从登记管理角度对饵剂特点、科学配方和风险评估进行探讨.
台湾是亚热带及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四季都有蚊虫孳扰,甚至危害健康;而曾流行于台湾之蚊虫疾病如疟疾、血丝虫病,因成功防治绝迹已久;但登革热、乙型脑炎仍有病例报告.近年之登革热流行始自于1981年琉球乡,1986年蔓延至台湾南部迄今每年都有病例发生,为遏止流行,需及时消灭带病毒之病媒蚊;至今台湾已知的登革热病媒蚊有2种即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以杀虫剂紧急喷洒防治是为有效阻断传播之方法.但政府派员至家户进
目的:比较观察异杀鼠酮钙与杀鼠灵、敌鼠钠和第二代抗凝血剂大隆对农村鼠类的毒杀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历城区王家村、宿家村、靳家村和宿家张马村.0.05%异杀鼠酮钙油粘混合毒饵和0.05%敌鼠钠均采用连续4d投饵法,平均每户投饵量为0.4 kg;0.05%杀鼠灵小麦采用一次性投饵法,平均每户投饵量亦为0.4 kg;每间房间放5堆,每堆5g.0.005%大隆大米毒饵采用间断式投饵法,每隔7d投饵1次,共
目的:了解兰州市蚊虫密度、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状况,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结果:蚊虫平均密度为3.99只/(灯·h).居民区蚊密度为3.39只/(灯·h),医院为1.48只/(灯·h),公园为6.95只/(灯·h),牲畜棚为4.74只/(灯·h).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96.18%.最高峰在8月,密度为14.27只/(灯·h).结论:掌握了兰州市蚊虫的密度与季节消长状况,为进一步
目的:探讨自然风景区蜱媒传染病风险评估中蜱虫及宿主的采集方法.方法:不同月份、不同生境进行定点游离蜱和宿主寄生蜱虫的采集,比较不同布旗、不同捕鼠路线对蜱虫及其宿主采集效率.结果:镜泊湖区针阔混交林和草地的游离蜱虫5月份采集数量(99只)远远高于6、7月份(7只和1只);针织棉质布旗优于纤维麻面和棉质布旗捕获率高出7倍;6、7月份无法采集到寄生蜱;野栖鼠类及体表寄生虫采集以接近水源线路更好.结论:镜
报告了我国土拉弗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概述,给深入研究与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全球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媒传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约占全球传染病负担的17%,这对全球公共卫生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近数十年中,由于管理、操作、财政的问题,以及环境退化、杀虫剂抗性、运输业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共同促进了许多媒传疾病的流行。这些变化带来不可避免的后果,造成外来有害生物、媒介生物和病原体在全球的持续播散。通过回顾我国口岸发现的媒传疾病、外来媒介及其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