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从胸外科住院患者中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行肺功能测定的患者,当其基础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70%时即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查阅2015年胸外科出院的完成肺功能测定的所有患者病历,查询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有害职业史、症状、胸部CT、全套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术后病理、出院诊
【出 处】
: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从胸外科住院患者中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行肺功能测定的患者,当其基础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70%时即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查阅2015年胸外科出院的完成肺功能测定的所有患者病历,查询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有害职业史、症状、胸部CT、全套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术后病理、出院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PM2.5/NO2)浓度升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率和急性加重率升高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究上海市空气质量和COPD急性加重的规律,为COPD急性加重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收集101例COPD患者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每日自觉症状资料,对每次急性加重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PM2.5/NO2的相关性.(2)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5年5
目的 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单用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疗程2周。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策略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呼吸内科的所有无并发症的轻中度COPD患者,先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的依从性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 100例COPD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门诊随访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随访方法。
目的 观察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癌的发病率及主要相关病因 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的25例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 结果 总结分析慢阻肺合并肺癌的常见发病诱因 结论 吸烟和气道慢性炎症是慢阻肺合并肺癌的主要病因
目的 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就近年来万方医学网所收录的 COPD 治疗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总结,对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 目前临床对于 COPD 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长期家庭氧疗、机械通气治疗及肺康复治疗等,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目的 探讨"六字诀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将2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及延续性护理干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六字诀呼吸操"训练,对照组进行"全身呼吸操"训练.6个月后用6 min步行距离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用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进行呼吸困难评分.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优质护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经过诊治并符合出院标准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仅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12个月后统计所有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
目的 观察吡非尼酮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NOX4、TGF-β1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吡非尼酮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吡非尼酮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吡非尼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吡非尼酮1200mg/次,3次/d,连用18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以及血浆NOX4和TGF-β
目的 探索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重叠综合征(asthma 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5月在我院确诊的58例COPD患者和56例A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ractional exh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