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园长的自我成长--遇见最好的自己

来源 :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园长,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要学会管好自己、懂得孩子、品读教师.管好自己,要给自己立下做人做事的标准:会做人,做好人,能做事,做好事,做成事,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爱去影响身边的人.园长首先是教育者,之后才是领导者、管理者,所以要懂得孩子,能够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看到孩子的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支持孩子自主成长.每位教师都是一座宝藏,需要去挖掘.只要园长有期盼,只要园长有欣赏,只要园长有适宜的支持,教师就会成为你要的人.因此,品读教师,让每名教师都能在赏识与理解中享受职业的幸福.幼教就是生命中最美的遇见.怀着感恩的心,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最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使英语阅读教学不停留于阅读技能训练层面,设计深层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领悟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才能大大提高阅读课的教学实效性.本文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新标准》教材,例谈课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设计方式.
"学情"是"以学定教"的起点,应贯穿教与学的始终.了解学情除了"质疑""批注""心得""对话"等方式外,还可以尝试"文本再造"."文本再造"是学生通过"初读"或"初理解",把自己和阅读文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读出自己,即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背景与知识,品读出文本对于自己特有的"意义".教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之"再造",既架构了课堂的动态过程,又通过对已有知识
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的现状,结合教师阅读理解力培养策略欠缺的实际,为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目标要求,本文基于课题的课例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层级阅读"增进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力.把握阅读活动的有序进程,创设由浅入深的"概要性阅读、推敲性阅读、赏析性阅读、延展性阅读"四种阅读方式,按照由低到高的"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赏析性理解、创造性理解"四种阅读理解发展层级,实施阅读教学.此研究已成
本文以英语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为指导,从近三年北京市高考试卷和各区模拟试卷书面表达部分的分析入手,结合教学案例提出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为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做好树人的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实践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在日常教育、管理和学生的实践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核心素养教育是促进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培养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思路,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探索怎么给孩子们这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教学过程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获得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先后公布,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指引了方向,也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聚焦其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本文列举了三种教学策略,运用图画书将数学与语文、科学、音乐、美
小学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到实处,下面就结合二年级"设计购买方案"这一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次实践活动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主题情境的替换。素材来源于学校举办的“圣诞ing欢乐伴成长”主题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本节课针对“设计购买圣诞节礼品”的问题情境,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作文标题拟定得随意;构思不够清晰就动笔写文章,致使标题信息含混不明、首段内容杂乱无效,整篇文章或偏离题意或逻辑不清.本文以区级统考中某校高三整班样本为例,对议论文标题、文章首段质量与全文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和改正方法.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关于日本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防止出现盲目的仇日情绪是个难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国际理解,尝试赋予价值观一种动态的跨文化交际意义.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