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油脂配比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黄鸡日粮中适宜的动植物油脂配比及脂肪酸组成,试睑选用25d岭南黄鸡3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分前期(25—45d)和后期(46~65d)两个阶段,分别添加3%和5%的总油脂,各试验组猪脂占总油脂的比例分别为0(I组)、25%(II组)、50%(III组)、75%(IV组)和100%(V组).各饲养阶段结束时称重,并屠宰取样,测定黄鸡生产性能、腹脂率、肝脏脂质水平和总酯酶活性,结果发现:(1)公鸡前期日增重第1V组显著升高(P0.05),全期第III组肉鸡料肉比最低,比第II组低4.7S(P<0.05)。(2)公鸡和母鸡皮下脂肪厚度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母鸡腹脂率第III组显著降低,较V组低42.4%(P<0.05)。(3)黄公鸡前期肝脏总胆固醇水平III组和IV组显著降低(P<0.05),后期肝脏总甘油三酯含量IV比I组低36.02%(P<0.05)。(4)黄公鸡前期混合油组肝脂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后期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I组比V组高163.95%(P<0.05),肝脂酶活性和总脂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本次试验结果,黄鸡在25~45d和46~65d内,日粮中猪脂与大豆油的适宜添加比例公鸡为3:1,母鸡为1:1。
其他文献
在纳米尺度空间上通过对物质原子、分子的直接操纵,可能改变几乎所有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这就是纳米技术,一个崭新的1-100纳米的世界将给人类带来一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