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复发性髌骨脱位 腘绳肌移植"V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lellofemoralLigamentiMPFL)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13膝),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15.1岁,利用股骨单隧道、髌骨双隧道,其中自体肌腱6例,异体肌腱5例,同时性外侧支持度松解4膝,胫骨结节内移1膝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13个(6-24个月)未见髌骨脱位,髌骨轴位CT见内侧髌股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复发性髌骨脱位 腘绳肌移植"V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lellofemoralLigamentiMPFL)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13膝),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15.1岁,利用股骨单隧道、髌骨双隧道,其中自体肌腱6例,异体肌腱5例,同时性外侧支持度松解4膝,胫骨结节内移1膝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13个(6-24个月)未见髌骨脱位,髌骨轴位CT见内侧髌股角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IKDC评分分别为(40.3±5.0分)和(91.5±5.7)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65.3±4.3)分和(95.1±4.3)分,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创面生长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骨科损伤创面患者25名,包括不能一期缝合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或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等,对于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或钢板内固定,软组织缺损行彻底清创后VSD引流,二期行游离植皮或者皮瓣覆盖或者移植修复。
目的: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老年关节置换假体周围MRSA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01-2014.06收治的老年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MRSA感染患者11例,其中男性4例,女7例;年龄53-78岁(平均68.42岁).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静脉用药时间14天-25天(平均17.18天),口服用药时间为66-110天(平均7
目的:评价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9例9足,其中男7例,女2例,左侧3例,右侧6例,年龄19岁至56岁,平均33.5岁,术前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诊断,手术首先进行踝关节镜探查,相应处理踝关节内病变,关节清理和/或骨赘切除、如距骨软骨损伤予微骨折处理,然后取外踝
目的探讨桡骨茎突切除、游离植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近端骨折骨不连接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8月经我科收治的18例陈旧性腕舟骨近端骨折骨不连接的患者,均采取桡骨茎突切除、游离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采用荧光金示踪技术研究新西兰大白兔颈部神经分布,证实是否存在从颈脊神经节到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联系,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方法:①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上颈椎组(C2、C3脊神经节组)和下颈椎组(C4、C5、C6脊神经节组)以及相应的对照组。
目的总结腓骨远端恶性肿瘤病例,了解该部位保肢的肿瘤学结果,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结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3月至2015年3月胫腓骨远端手术患者,纳入标准包括:1、腓骨远端,2、原发恶性肿瘤,3、接受保肢治疗。胫骨远端、转移性肿瘤、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疾患、接受截肢或刮除手术的患者被排除。
目的:探讨钳夹型撞击导致变异型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MRI及关节镜下表现,为钳夹型撞击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伴有肩峰撞击及内撞击的肩袖部分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基于症状、体征、MRI及关节镜下表现,与典型的内撞击导致盂肱关节侧肩袖部分损伤(PASTA)进行对比,同时在镜下完成肩峰成形、肩袖及盂唇修复术。
目的:建立非融合棘突间撑开器(IPD)以及退变的腰椎L4-5活动节段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撑开器植入前后腰椎节段的力学环境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方法:选择1名39岁慢性下腰部疼痛的女性志愿者作为模拟对象,对其脊柱L4-5节段进行层厚0.75mm的连续扫描,共获得CT断层图像138幅,获取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将CT扫描的腰椎图像结合人体解剖学数据通过Mimics10.0软件建模形成L4-
颈椎生物力学变化及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①对一健康男性志愿者(无既往颈椎病史)的颈椎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成像、CAD造型软件Solid-Works2003、HyperMesh软件、ANSYS11.0软件,建立全颈椎正常有限元模型,椎间盘高度降低合并严重退变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对颈椎的生物力学的影响(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应力).
目的:报道胫骨上段感染性骨不连的Ilizarov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2014年13年间,用Ilizarov法治疗胫骨上段感染性骨不连24例。与胫骨中段骨不连方法不同的是,在治疗中必须超关节固定,截骨线在胫骨中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