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有效应力原理的角度对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真空预压法在越南海防33万t/a DAP项目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分析了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监测数据,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验证了真空预压在本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机 构】
:
Chemical Industr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Nanjing,Jiangsu 210044,China
【出 处】
:
第六届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有效应力原理的角度对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真空预压法在越南海防33万t/a DAP项目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分析了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监测数据,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验证了真空预压在本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某堆场地基加固的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提出了饱和软土地基因地制宜的强夯(强夯置换)加固方案。指出并分析了软土强夯(强夯置换)中突出的排土问题,提出了避免措施,指出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主动降排水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针对轨道基础提出了强夯置换与疏桩控沉组合技术。方案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是常用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分析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稳定机理入手,考虑真空效应,对现有的堆载预压稳定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将本文计算方法编制为应用程序,并对一工程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采用慢速堆载施工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坡稳定安全系数,但安全系
为了提高特殊环境下桩基础的耐久性,将FRP材料引入桩基础中,形成FRP复合桩。基于FRP材料与传统材料的比较,介绍了FRP复合桩的特点,分析了复合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以及桩身材料破坏模式。工程应用证实了FRP复合桩因其突出的耐腐蚀性可应用于深水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寒区隧道冻胀力的弹性公式,其次推导了塑性区应力分布和塑性区边界的解析解,给寒区隧道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最后给出算例,比较冻胀前后的冻胀力变化和塑性区扩展。
本文对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建筑物沉降监测中,建立了建筑物沉降的实时预报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效应的多步滚动动态预测方法并基于Matlab6.5这一平台,编制了深基坑变形实时预报的计算机程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预报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该方法对建筑物沉降的实时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本文以辽宁黑山膨胀土为例,模拟现场地下水位,对13种击实膨胀土综合改良法进行了大试件膨胀率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起始含水率、掺入石灰率以及击实功等膨胀土工程变形特性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根据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大试件膨胀率试验数据,拟合出膨胀率与起始含水率为对数关系曲线,膨胀率与掺入石灰率、击实功为不同的幂函数关系曲线。同时,还研究了各因素共同作用时的最佳参数配比,研究结果为膨胀土地基的设计及膨
南京九华山隧道为双向6车道连拱隧道,穿过南京九华山风景区,是采用“新奥法”施工的城市环境隧道工程。隧道最大埋深50 m,最小埋深仅5 m,属浅埋隧道。利用颗粒流程序建立模型,模拟软弱岩土中大断面连拱隧道开挖过程,研究了在不同埋深时三导洞施工方法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分析表明埋深很小时浅埋连拱隧道主洞拱部不容易形成承载拱,导洞侧壁受力集中。通过对拱顶沉降、地表沉降现场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浅埋连拱隧道施
碳纤维混凝土(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CFRC)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短切碳纤维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机敏特性。由于其电阻具有随其内部应力场和应变场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因而可以通过其电阻变化来实时监测结构的损伤状况,进而预测结构的剩余寿命。本文主要是对CFRC进行了压敏性试验研究,研究了静载及弹性范围内动载作用下电导率
根据多支盘桩的受力机理和基本假定,以Randolph带台单桩分析方法为基础,将多支盘桩分离为一个等截面桩和若干个“T”形带帽单桩,建立了多支盘桩的沉降简化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适于计算多支盘桩弹性沉降的简化计算方法。在用有限元数值分析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正确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了本文方法在正常工作荷载范围内的合理性,为多支盘桩弹性沉降计算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的估算对于隧道工程的防护设计而言有一定指导作用。文中列举了六种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前四种经验方法估算了各级围岩的防护层厚度。计算结果表明,破坏半径方法对于现有大当量、深侵彻常规武器的防护层厚度计算结果明显偏大;改进的破坏半径方法、动应力集中系数法以及震塌爆距法三种方法的计算值则彼此之间较为接近。鉴于改进的破坏半径方法缺乏理论基础,动应力集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