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耐酸致龋毒力因子F-ATPase在不同pH环境的表达,并纵向观察Wistar大鼠龋病发生发展过程F-ATPase的表达,评价F-ATPase在龋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方法:①将变形链球菌UA159菌悬液,分别在不同pH下(pH 4.0~ 7.0)含5%葡萄糖和不含葡萄糖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检测F-ATPase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②18天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重庆医科大学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出 处】
: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耐酸致龋毒力因子F-ATPase在不同pH环境的表达,并纵向观察Wistar大鼠龋病发生发展过程F-ATPase的表达,评价F-ATPase在龋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方法:①将变形链球菌UA159菌悬液,分别在不同pH下(pH 4.0~ 7.0)含5%葡萄糖和不含葡萄糖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检测F-ATPase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②18天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致龋平行组和对照组.其中致龋组喂养致龋饲料2000#及5%葡萄糖水;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每周采集菌斑样本,检测F-ATPase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鼠龄11周时,处死大鼠,取上下颌骨标本,进行龋损评定.结果:①5%葡萄糖培养基中变形链球菌F-ATPase基因的表达高于不含葡萄糖培养基(P<0.05),均在pH5.0环境中表达最高(P<0.05),pH4.0环境中表达最低(P<0.05).②成功构建大鼠致龋模型,在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致龋组和对照组F-ATPase表达均逐渐增强,致龋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第9周后,致龋组有一定下降,对照组的表达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结论:耐酸毒力因子F-ATPase的表达变化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增龄性力学性能改变和磨耗状态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分析老年磨耗牙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下颌前磨牙分年轻(17~25岁),中年(40~49岁),老年(65~80岁)三组,沿长轴颊舌向纵剖,取近中.原子力结合纳米压痕获得冠部牙本质和牙釉质,根颈、中、尖牙本质的弹性模量.利用CT数据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的有限元模型,牙合面分别由舌向颊侧、由近中向远中依次磨除0.5~1.5mm和2~3m
目的:运用锥形束CT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变异情况.方法:收集1024例患者的5660颗下颌前牙的CBCT资料,运用配套软件对牙齿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影像学分析,统计和分析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类型、对称性分布等.结果:下颌中切牙均为单根牙,双根下颌侧切牙检出2例,发生率为0.11%,双根下颌尖牙检出22例,发生率为1.16%.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20.23%、33.
目的:机用镍钛器械的使用给根管治疗带来了革新性的改变,其切削效率高、省时省力,为根管预备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近年来有很多机用镍钛器械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Micro CT能够更准确的评价根管形态的几何学变化.本实验旨在对比Mtwo、BLX、Protaper、Hyflex、TF、K3、WaveOne、Reciproc,在距根尖孔 1mm、3mm、5mm、7mm时,对根管切削能力的不同.方法:选取上颌
目的:比较两种影像学手段根尖X线片(Periapical Radiography,PA)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ghy,CBCT)在评价根管治疗后2年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术前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患牙162颗,拍摄术前根尖X线片和CBCT,在2010-2011年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接受根管治疗.治疗后2年复查,包括临床检查及两种影像学检查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中国汉族人活体下颌前牙与下颌前磨牙的牙根及根管的数目与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00例CBCT检查的病人影像学数据,包含下颌前牙与前磨牙各1000颗,其中男性和女性各500颗.根据牙位和性别进行分组,对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和根管构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切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均为单根牙,尖牙和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双根的概率分别是0.8%和1.7%.下颌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MB2的临床特征及弯曲钙化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牙髓坏死病例一例,术前拍摄X线片,术中清洁26牙牙面,揭全髓室顶,DG16探及四个根管口(MB、MB2、DB、P),采用8#C+先锋锉配合EDTA润滑剂疏通根管,记录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ProPex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Pathfile疏通根管,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进行根管预备至F
目的:对根管钙化结构形态从宏观方面进行分类,同时对比研究EDTA和NaOCl对钙化及年轻恒牙根管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收集的298颗离体牙中,筛选根管钙化的离体牙42颗,对其进行处理后完全暴露髓腔,用单反相机拍摄髓腔内的钙化情况,并对钙化结构进行分类.从中随机抽取22颗钙化离体牙标本,与另外收集的22颗根管粗大的年轻恒牙,各自随机抽取15个标本,测定实验前根管中段牙本质硬度,随后与剩余7个标本中的6
患者张××,女,16岁,因上前牙变色就诊.患者4年前外伤导致上前牙折断,未做处理,后牙齿变色,来院就诊.口腔检查:11牙冠变色,切1/3缺失,叩痛(±),冷诊无反应.X线片示:11根尖区低密度影,根尖孔未闭合.诊断:11根尖周炎,着色牙,冠折.处理:11常规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后,MTA封闭根尖孔,行髓腔内漂白后根管内纤维桩,复合树脂分层修复,调合,抛光.定期氟化物治疗.
患者李某,男,43岁.因右侧下后牙冷热痛夜间痛一周就诊.患者一周前右下后牙自发痛夜间痛,近日几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否认全身性系统疾病史.检查:45见颊侧颈部楔状缺损,穿髓.探诊,冷诊(+),叩诊(-),无松动,X片检查见根部多根重叠影像,主根管在根1/2处影像变窄消失,根尖未见低密度影像.CBCT显示:根管位于根中1/2处分叉,分为近中、远中及舌侧三个根管.诊断为45牙髓炎.处理:常规局部麻醉,去
目的:研究S1P/S1PR1信号通路在压力诱导的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细胞压力模型,用0、0.5、1.0与2.0 g/cm压力刺激Raw264.7细胞12h、24h与48h,采用RT-PCR,Western-blotting,IF检测Raw264.7细胞S1PR1与破骨活性指标表达及其相关性.S1PR1激动剂FTY720和SEW2871与拮抗剂W146处理Raw264.7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