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充分利用已出版的志书编纂适合民意的地情资料书籍的现实意义

来源 :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75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初,全国各地省县市区都相应成立了地志办公室,拉开了第一轮编纂省市县区志书的序幕,到了本世纪20年代初,综观安徽省来看,第一轮编修的志书全部出版发行,就连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也基本结束,目前全省有的县市区正在筹备编修三轮志书.从一轮二轮志书编纂出版发行后来看,编纂出的志书在社会反响较大,志书为社会发展增添了不少活力,丰富一部分群众的文化生活,开拓了一部分读者视野,特别是为少数干群查阅资料起了不少作用.几轮志书挖掘和介绍了大量的地方历史资料,开展地情研究、国情教育活动,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受到了有关部门和读者的好评.但就志书的厚载力度来讲,一轮二轮志书,虽然出版,但真正送到群众手中,群众喜爱阅读的人太少太少.由于志书记载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社会上各行各业全部都包括在书中,因而各县市区级志书出版后,志书字数都在80万到150字左右.由于志书包括的内容太多太杂,一轮、二轮志书出版发行后,除个别人为了查找资料去翻阅,平时很少有人问津,多数人都不愿意阅读.究其原因:一是志书的内容太多太杂,太厚重,翻阅不方便;二是由于自改革开放以各种报刊杂志普天盖地,以及电视普及率达100%,各种喜闻乐见的宣传媒介很快融入了大众,再不象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文化单调枯燥;三是特别近几年手机是,人手一个微信,微博迅速传播,许多文化宣传内容都是从手机上直接下载,因而导致志书翻阅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四是现代的年轻人乐于"快餐文化"手机文化,各种休闲乐场所遍地皆是,从而导致阅读志书的人员越来越少.
其他文献
艺术教育是推行美育最好的手段之一,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实施美育的最好途径之一.在积极提倡美育全球化的时代,可以发现中国舞蹈美育相较西方而言,出现了从面向少数特长生到面向全体学生过渡的特殊现象,而且就当前舞蹈美育现状而言又有两个层面的发展趋势,分别是浅层舞蹈美育和深层舞蹈美育,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各自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浅层舞蹈美育可以说仍停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是地方志历经几千年沿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二轮修志与首轮修志相比,客观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认真做好资料工作成为提升二轮志书编纂质量的重要前提保障.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编纂的全盛时期,乾隆年间的著名方志学家戴震,在其编纂的地方志书中,展现了他较为系统、丰富的方志编纂思想,无疑是当代修志工作者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更是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理论源泉.本文试以其中最负盛名的《乾隆汾州府志》为例,探讨并论述了戴震重沿革、严体例、重资治、切民用、重图表、考证详核、严谨求实、修志为用等方志编纂思想.
地方志工作要抓好《规划纲要》的落实,坚持"官修"原则,为地方志工作全面提供组织领导;"修以致用、修用并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打牢地方志全面发展人才基础.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行政政府,乡镇志应翔实完整,横不缺大项,纵不断主线,可设总述、大事纪略、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党团组织、政权机构、经济综述、工农业生产、商贸流通、人民生活、村民自治、人口民族、姓氏血亲、科教文化、礼仪风俗、宗教信仰、名人轶事、村落概况、附录补记等篇目,尤其重点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化和成就,突出历史特性、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个人认为中国名镇志丛书基本篇目,
就《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反观第一轮《安徽省志·农业志》,这部志书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专业志。其成就主要有:志书观点正确,坚持秉笔直书。志书资料翔实,特色鲜明。志书体例基本合理,结构清晰。语言精炼,文风朴实。
在二轮志书编纂过程中,普遍存在编纂人员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专业人才不足.同时,也存在另外一种现象,不少地方志书从纲目到结构,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相同的篇目,同样的编排顺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地域特色不够鲜明.本文作者结合《池州市志》和《池州市志简明读本》的编纂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论述,提出要创新编纂方法路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编正本,也编简本,努力提升地域特色,使编出的志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风土志"又称"乡土志",是反映某一地方自然地理人文物产等概况的一种志书."风土志""乡土志",古已有之.地方志萌芽时期,以"地记"为原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风土"或"乡土"志.安徽早在东汉年间就有了《九江寿春记》《庐江记》《庐江先贤记》等书,当然,这些书还不是现在严格意义上的"风土志""乡土志".据著名的《(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二:"风土志,当涂、江陵、九江皆有风土志."的记
一些问世的乡镇志、村志看,修志活动尚在探索,有的志稿不似志体甚至不伦不类,篇目设计和记述上有的缺项断线,行文不尽规范等等。笔者认为,这类现象源于编者对编志的宗旨和原则尚不明确,篇目设计不尽科学合理。故此,试从乡镇志、村志编纂的宗旨、原则、篇目、方法等方面阐述一管之见。
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志,推进地方志工作法治化,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志事业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体现.实现地方志工作法治化,法制和制度建设是前提、党委领导和政府主持是核心、找准定位和坚定自信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依法用志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