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萧省金矿类型及区域分布模式

来源 :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ic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正确反映矿床的成矿规律,该分类强调金矿形成过程中热源对成矿过程的主导作用,并充分注意到岩石建造在分类中的应有地位。甘肃金矿按分类系统可分为4个系列,9个成矿类型,16个自然类型。区域分布模式的思路是:①深部岩浆体为核心的成矿体系;②多期次的火山、侵入、变质作用是基本条件;③断裂是成矿的必备条件,地质建造环境决定了矿床类型。
其他文献
河南省嵩县小南沟金矿是产于熊耳群火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矿床,矿化受控于近南北向断裂构造。系统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矿体横剖面和纵剖面上都存在明显的元素分带。纵投影剖面的地球化学反映出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元素Au、AG、Cu、Pb、Zn、As、Sb、W等均形成向上开口的“U”形,含量上高下低,向深部晕的规模逐渐减小,强度减弱,垂向上具有尾晕的地球化学特点,热晕也与此完全相似。这些地球化学特点显示
祁连山造山带系由北祁连和中一南祁连两个地体组成。地应力测量表明,为水平双向挤压。大规模隆升发生在新生代。应力场模拟表明,为双向挤压造山,且北部力大于南部力。祁连山为一“厚壳薄幔”和”热壳热幔”型结构,在上地壳有较大厚度低阻层,再加上断裂发育,是一个有利于寻找与岩浆有关的金属矿的造山带。今后找矿应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以期有所突破。
骆驼场Cu-Fe-Ni-Au矿床产在幔源闪长岩体内部,矿体顶部发育规模巨大的热液角砾岩,棱角分明的闪长岩角砾被粗大的石英和由鳞片状方解石组成的脉胶结。矿体沿破碎带展布并与石英脉伴生,晚期石英脉中出现萤石和钠长石集合体。
大水式金矿床是形成于中生代晚期,产于近地表风化壳、岩溶、与地表贯通性断裂破碎带环境,以碳酸盐类为主要容矿岩石,以硅化、赤铁矿化为特征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及其风化形成的古砂金矿床或红土型金矿床系列,可分为:岩溶沉积-充填-交代型金矿;构造渗滤交代-沉积型金矿;古砂金矿或红土型金矿,其成矿作用包括热液沉积、充填、交代作用以及渗滤和残积作用。这些矿床是中生代中晚期造山阶段盆-山转换过程中含金富硅盆地流体
闽西—湘西北地区呈NW向横跨扬子和华夏两大地体群,显生宙以来形成了6个以上的海相含碳酸锰地层。经过表生氧化作用,构成了以氧化锰为主要组分的优质富锰矿床。表生富集作用取决于原生碳酸锰矿床本身特征以及影响氧化进程的外部条件——气候、地形、地下水循环和新构造运动。
作者详细地研究了香花石中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特征,其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280~290℃,盐度主要为34℅~36℅NaCl、压力为30~60MPa,密度1.03~1.10g/cm,单个包裹体拉曼探针分析气相成分中CO为55.4℅—57.6℅mol、有机质(C—C)为28.6℅~36.2℅mol,HS为8.4℅~13.8℅mol;液相成分中有机质(C-C)为27.1℅~37.9℅mol、HO为18
在矿物包裹体显微镜研究的基础上,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西华山-荡坪钨钞矿、漂圹钨锡矿和珊瑚锡钨矿床某些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羧酸(甲酸、乙酸、丙酸和草酸)组成。所有样品的浸取液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短链羧酸,甲酸是占优势的物种。所研究矿床成矿流体的阴离子组成特征可能与岩浆活动和围岩的差异有关。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中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中稀土含量很低,∑REE+Y都小于14xl0,多数矿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与成矿岩体的标准化模式一致,属轻稀土富集型,反映了成矿物质与成岩物质来源一致性。作者还通过矿物的稀上标准化模式分析,探讨了矿床的氧化还原环境。
乌伦市拉克铜矿床主矿体赋存于由黑云母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英安玢岩质隐爆角砾岩构成的一套浅成-超浅成或次火山环境下形成的花岗质潜火山杂岩中。赋矿岩石具有富钠、低钾、低碱、偏基性、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铕弱负异常、强不相容元素Th、K、Tb对富集,而单元素Nb、Ti、Y强烈亏损的特点,成因上属壳幔同熔型花岗岩尖,成岩时代属华力西中晚期。矿化作用以全岩式矿化为特征;矿石构造为浸染状、细脉浸
康定伸展构造是一个大型构造成矿系统。在空间上,由于开放程度不同,形成三个相互独立又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成矿子系统,相应形成三种类型的主矿。在盖层与康定杂岩之间产生张性剪切时,盖层处于地壳较浅层次,产生次级脆性断裂,其开放性好,围岩蚀变(黄铁矿化,硅化)微弱,成矿温度、压力较低,易形成多金属石英脉型主矿;杂岩处于地壳较深层次,则产生脆-韧性变形,其开放性较差,围岩蚀变(黄铁矿化,硅化和绢云母化)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