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对湿热病的辨证论治特色

来源 :全国辨证论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in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雪在<湿热病篇>中对湿热病进行了系统辨析,认为湿热之邪可以停留在上、中、下三焦不同部位,治疗上可以进行三焦分治,这种治法被后世称为湿热病的三焦辨证论证方法.薛氏也被称之为论治湿热病的代表人物.都体现的后人对其学术思想的重视,体现了薛氏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本文论述: 1.湿热病辨证理论基础。2.湿热病辨证标准。3.湿热证的论治。4.湿热证类证的辨证标准。5.湿热证类证的论治。
其他文献
  清末医家郑寿全,字钦安,四川邛州固驿镇(今成都市邛崃固驿镇)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享年87岁.是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一、辨
会议
  系柯琴所著.柯琴,字韵伯(公元16621735年),号似峰,浙江慈溪(今余姚县)人,后迁居于吴之虞山(江苏常熟).柯氏于、均有深刻研究,著有四卷,二卷,二卷,另著有一书,惜忘佚不传.
会议
  为金代李杲所著.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以其独创的脾胃内伤学说而被后世尊为"补土派"的鼻祖.取"藏灵兰之室"之义而命名,以示所论弥足珍贵.全书分
会议
  张仲景,名机(约于公元150~219年在世),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约于公元200~210年写成合十六卷,其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自卷二第五至第十二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即六
会议
情感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从分析情感和教育的关系入手,结合中国传统的情感教学理念,阐释了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问题.
Objective: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guideline version 1.0(RECIST 1.0)was proposed as a new guideline for evaluating tumor response and
  一书为唐宗海的早期著作,初刊于1884年.全书共分八卷,首卷阐述基本理论,包括对阴阳水火气血的认识、男女异同、脏腑病机、以脉证判死生、用药宜忌等等;卷二至卷五主要根
会议
  朱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湿热相火为病"诸说名于世,于后世温病学派及日本汉方医学影响深远,又擅治气血痰郁,故有"杂病宗丹溪"之说.其所撰成书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
会议
目的 提高蘑菇加工废水中剩余蘑菇多糖的利用,提高蘑菇多糖的附加经济值.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蘑菇加工废水中的蘑菇多糖,并提纯、脱色、去蛋白,将处理过的粗多糖与锌元素
  本文论述:1.简介金·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称河间居士)撰.一卷.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刘氏自序及所载,其成书约在大定十二年至二十二年间(公元1172~1182年).刘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