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与改进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介入手术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的分析,找出介入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整改。方法 对介入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四项指标每2月采样监测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定期抽样采样共取得135个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查找感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性整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系列分析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于我院2014年5月至10月50例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19例肝血管瘤,13例肝囊肿、17例肝癌,)行不同b值DWI(b=7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观察不同病灶DWI信号强度连续变化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目的 评估不同重建层厚对CAD系统检出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病例行胸部螺旋CT检查的肺结节患者,每位患者利用原始数据分别重建2组数据,重建层厚分别为:5 mm/1 mm.对每组数据均采用CAD检测肺结节,记录肺结节位置、大小、直径及CAD评分.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使用CAD共同建立参考标准.
目的 从护理角度减少影响检查的因素。方法 干预预约及检查当日的护理流程。结果 在PET/CT检查中,护理工作细致到位,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规范了护理程序,减少了影响检查的干扰因素。结论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目的 探讨距后三角籽骨撞击综合征的X线、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证实的距后三角籽骨撞击综合征10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X、CT检查主要观察:三角籽骨的形态、密度、有无增生等情况;MRI检查主要观察:距后三角骨的信号特点、周围软组织情况、距骨情况。
目的 为轮椅或卧床病人的护理提供省力、方便的方法,便于病人完成各项检查,减轻病人检查过程中的痛苦。方法 1、轮椅病人的转移 适用人群:脑外伤、脊柱脊髓损伤病人 具体做法:(1)将轮椅靠近病人要挪动的床边,调整轮椅方位到合适位置,一般是调整到病人斜向检查床。调好位置后将轮椅固定。(2)病人家属或护理人员将病人尿袋解下,至于病人两腿之间,将病人两腿并拢。
目的 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卡在介入患者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发放书面资料+口头宣教+手把手示范+心理护理”等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采用“路径式健康教育卡”对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得分情况。
目的 本文通过探讨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在介入耗材管理中的应用,规范介入耗材的管理,最大限度的保障介入耗材的有效利用和追溯.方法 利用物流管理系统(Smart HERP V3.1),建立以会计核算为核心的账务处理方式,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介入耗材的引进、采购、入库,进行全面动态追踪.并通过建立一级、二级库房的管理模式,对介入耗材进行有效的统筹和调度.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腺苷负荷MPI的医护配合内容。方法 对2016年1月~2016年6月进行检查的68例髋关节手术患者的腺苷负荷MPI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及配合的关键。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并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但在临床工作中“重”手术、“轻”管理是常见现象。患者出院后对起搏器相关的参数优化、正确使用和监测、相关不良反应识别和预防,以及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等延续性医疗护理内容有迫切需求。
目的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9例患者,共计20个病灶,其中,5个为良性,8个为交界性,7个为恶性.X线表现为肿块的18例,其中17例不伴钙化,1例伴钙化,类圆形肿块10例,分叶形肿块8例,表现为结构扭曲的2例.肿块边缘清晰11个,边缘模糊7个 .肿块在短期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