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电抽搐治疗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灰质密度

来源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结构磁共振扫描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精神分裂症大脑灰质密度的影响.方法:21例给予抗精神病药结合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组)、22例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平行对照(药物组)纳入本研究.两组被试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采用T1加权的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PAGE)序列行冠状位扫描结构像.应用VBM方法检测mECT组患者在一个疗程的双侧mECT治疗前(基线)、治疗后(随访)两个时间点的灰质密度,同时检测对应时间点的药物组患者的灰质密度.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用于基线和随访时病人的精神病理评分.全脑分析应用可变性因素设计矩阵,组别和时间分别为组间和组内变量,颅内总体积(total intracranial volume,TIV)作为协变量.显著性差异水平设定在单个体素p<0.001,且连续200个以上体素簇为差异脑区.提取全脑分析获得的,且组别×时间有显著交互作用的脑区为感兴趣区,提取灰质密度(gray matter concentration,GMC).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比较两组间感兴趣区的GMC变化率.如果差异显著,意味着mECT干预有效或对GMC有不同影响.对两组组内感兴趣区的GMC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应用配对t检验检测,找出两组的GMC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由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等多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表现复杂的重性精神疾病。尽管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神经生化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均与该病的疾病发生紧密相关。而遗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发育缺陷,尤其是脑皮质结构发育异常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不同遗传背景的患者,其脑结构发育是否存在异常
目的: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是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的重要的因素,其ε 4基因型能够显著增加AD的发病风险,然而具体机制不清.众多研究探讨了ApoE ε 4对AD内表型变量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这其中包括利用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技术探讨ApoEε4对海马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
Abnormalities i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are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Previous studies reported that structural MRI measurements of ACC provided a useful predictor
目的:细胞因子已被发现参与很多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通过介导的中枢炎症反应、神经元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坏死及凋亡,可能在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研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及不同性别患者在执行等效多项认知任务状态下前额叶功能特点及差异。方法:男女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各15例及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患者匹配的正常对照28例(男13例、女15例),两组被试分别进行等效多项语义言语流畅任务(verbal fluency task,VFT),使用
会议
目的:探讨首夜持续气道正压低通气治疗(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9例重度OSAHS患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并给予一夜CPAP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次日行磁共振、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及多次小睡潜
目的:既往研究己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和成人均存在明显的情绪失调问题,并发现在ADHD儿童中存在与情绪相关的杏仁核的功能网络异常,目前尚未见ADHD成人的研究。此外,杏仁核由功能不同的亚区组成,这些亚区可能参与到不同的情绪调节机制中。本研究旨在探讨ADHD成人的杏仁核及其不同亚区的功能连接特点及其与AD
目的:大量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在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CSTC)环路存在代谢及功能方面的异常,眶额回(orbito frontal cortex,OFC)作为CSTC环路的重要脑区。本研究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可视化弥散张量纤维束追踪法,探索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UD)和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BD)以海马为种子点的大脑白质纤维特征之间的差异,为两种疾病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第四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
会议
目的:探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P300波幅、P300潜伏期以及认知功能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首次就诊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经过专业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工具培训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确认为精神病风险综合征诊断的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35例,通过广告招募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36例。采用oddball试验范式对两组被试进行ERP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