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方法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三届全国脊柱及骨关节结核病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q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微创方法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症和疗效. 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应用微创方法和外科方法治疗脊柱结核患者210例.分为三种治疗方法,单纯微创治疗(A)组166例(占79.05%),其中20例有脊髓神经损伤;微创手术的方法是在CT引导下,在原发病灶和流注脓肿内放置注药管和/或双腔灌注冲洗管,然后定期或者持续给药的临床治疗方法.开放手术联合微创治疗(B)组35例,其中13例有脊髓神经损伤;19例为术前经过病灶内王管冲洗引流后开放手术,另外16例为开放手术后局部置管注射药物,时间为2-3周.提高病灶内的方法为经皮穿刺病灶内放置硬膜外管,进行局部注射药物和/或经皮放置双腔管对病灶进行灌注冲洗,治疗的时间为2-4月,局部注射的药物为异烟肼.单纯开放手术(C)组9例,其中5例有脊髓神经损伤.开放手术的方法为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 结果:A组灌注冲洗管放置顺利,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局部化疗的时间56±15d;置管部位未形成窦道和交叉感染,随访时间1.5-7.5年,没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均完全康复,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16例康复,4例改善.B组中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完全康复,2例ASIA A级的患者没有恢复.C组中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完全康复,1例ASIA A级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微创方法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是本组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开放手术依然是治疗严重脊柱结核的重要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噬茵体生物扩增(PhaB)法快速检测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的56例脊柱结核患者,以无菌原则收集术中病灶中的脓液,应用直接涂片法,BACTEC MGIT-960法及PhaB法分别检测56份脓液标本以及10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1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及5株非分枝杆菌。结果:PhaB法检测10株结
目的:总结胸腰椎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手术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拄结核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44岁。病程平均10.5个月。26例中胸椎5例,腰椎9例,胸腰段12例。跳跃性2例。11例合并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4例。累及的椎体数:3个椎体17例,4个椎体6例,5个椎体2例,7个椎体1例。侧前方入路病
目的:建立脊柱结核MRI分型系统(SMU分型),探讨其在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脊柱结核MRI资料,从椎间盘退变、椎体信号异常、脓肿形成、椎体塌陷、后凸畸形、矢状面指数、稳定性、脊髓/神经根受压及椎管占位等影像学特征进行分型。结果:230例脊柱结核可以分为五个类型,分别为:信号改变型(Ⅰ型)、脓肿形成型(Ⅱ型)、椎体破坏型(Ⅲ型)、椎管占位型(Ⅳ型)、后凸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脊柱结核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控制下早期行结核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手术疗效。但是某些特殊部位脊柱结核如上胸椎及腰骶部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限制了一期前路结核病病灶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的临床应用,而对于病灶范围超过2椎体3间隙的脊柱结核,单纯应用前路内固定系统容易造成术后固定失败,为此我们设计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加前路结核病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2 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8-63岁,平均42.5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6例,累及3个椎体8例,累及4个椎体6例,累及4个椎体以上3例;同一患者2个部位结核19例,3个部位结核4例;胸椎跳跃性结核11例,胸腰段跳跃性结核5例,腰椎跳跃性结核7例;间隔一个
目的:探讨强化抗结核并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及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椎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先行强化的五联抗结核治疗2-3周,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再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7-23月,术后12-18月植骨区均显示骨性融合。14例术前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的恢复,后凸畸形未见加重,无结核复发及切口感染.结论:术前、术
目的:探讨I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胸椎结核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期经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该组病例平均随访13.2月,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Cobbs角12°-26°,平均16.3;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I期经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能够充
目的:通过经验交流尽量减少对引起腰腿痛病人的漏诊。方法:自2001-2007年间收治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效果不佳14例,经重生影像检查确诊为L5峡部不连5例,退变性腰椎失稳4例,腰5椎体转移肿瘤2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2例,髋关节病变l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人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经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腰5椎体转移肿瘤的2例病人,分别手术后8个月和11个月死亡外,
目的:探讨高胸段多椎体脊柱结核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3年8月,应用一期经肋横突切口,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或钛网植骨+Kanada),加后路钉、钩、棒系统内固定、椎板植骨治疗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35.2岁.病变节段T2~T54例,T3~T58例,T3~T65例,T3~T72例,T2~T71例;累及连续的椎体数目3个椎体8例,4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35例手术病人进行临床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7年9月根据临床分型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寰枢椎脱位35例,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35例全部得到随访,可复型11例,难复型17例,不可复型7例,随访8个月-6年,平均随访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