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两份不结球白菜抗虫种质‘599’和‘508’及一份感虫种质‘114’配置两个抗感组合‘599’×114’和‘508’ב114’,并构建六世代群体。采用离体鉴定和六世代联合分析法,从抗生性角度,研究了两份不结球白菜抗虫种质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抗生性属于数量性状,受“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感虫性为部分显性。其中,‘599’ב114’组合的抗虫性遗传规律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两对主基因均表现负向加性效应,两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呈正向。第一对主基因的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第二对主基因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两对主基因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BC1P1、BC1P2、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9.52%、74.09%和75.49%,BC1P1群体的多基因遗传率为12.25%,BC1P2和F2群体的多基凶遗传率均为0.‘508’×114’组合的抗虫遗传规律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呈负向,多基因的显性效应为正,而且为超显性。BC1P1、BC1P2、F2群体的主基凶遗传率分别为51.13%、65.87%和79.06%,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2.69%、17.21%和0.以同样的材料,采用网室鉴定法和六世代联合分析法,主要从排趋性的角度,研究两份种质的抗虫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抗感组合‘599’ב114’和‘508’ב114’的排趋性遗传规律均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在‘599’ב114’组合中,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负,显性效应为正;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正。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最高为78.35%,多基因遗传率为0;在BC1P1、BC1P2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3.59%和46.2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8.64%和21.65%;在‘508’ב114’组合中,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负,显性效应为正,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负,显性效应为正。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6.05%,多基因遗传率为0,在BC1P1、BC1P2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21%和25.87%;BC1P1和BC1P2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4%和27.79%。
初步说明两份抗源的抗性遗传背景不尽相同,同一材料的网室鉴定和离体鉴定所反映的抗虫性也不一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r抗虫性的不同方面。因此,在白菜抗虫育种的过程中,应允分利用F2群体进行早世代选择,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不同基因源的抗虫基因的增效加性效麻和显性效应,通过不同基因的聚合育种,以提高品种的抗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