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探索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胫腓联合骨化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踝关节骨折病例共计172例.男性患者121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46.6岁(22-71岁).按照AO(Dennis-Webber)分型:A型骨折54例,B型骨折78例,C型骨折40例.按照Langer-Hans分型,旋后内收型(SA)骨折17例,旋后外旋型骨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探索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胫腓联合骨化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踝关节骨折病例共计172例.男性患者121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46.6岁(22-71岁).按照AO(Dennis-Webber)分型:A型骨折54例,B型骨折78例,C型骨折40例.按照Langer-Hans分型,旋后内收型(SA)骨折17例,旋后外旋型骨折(SE)98例,旋前外旋型骨折(PE)31例,旋前外展型骨折(PA)26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Coflex非融合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5年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08年6月-2009年5月间在我科接受Coflex治疗的伴或不伴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有I度以下滑脱的单节段腰椎不稳的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并随访同期经过性别年龄匹配后接受L4/5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
目的:分析腰椎Modic改变对间盘内激素注射治疗慢性下腰痛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Modic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疼痛时间超过1年,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所有患者经椎间盘造影术证实存在单节段腰椎退变,根据腰椎核磁共振检查将退变节段终板有无Modic改变分为A组(有Modic改变,n=32),B组(无Modic改变,n=30),其中A组根据Modic类型不同分为A-1组(I
目的:本文拟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行双侧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共54例,均为女性,均使用SIEME
Introduction Tissue engineering meniscus regeneration is a hopeful treatment strategy for meniscus lesion,however the meniscal scaffold material is a huge challenge.The key is to find one kind of scaf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脊髓功能指数在脊髓损伤康复功能评定中的临床应用,观察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以及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指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级(ASIA)对患者进行分类。所有患者都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心理治疗。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个体化运动康复对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共56例,分为个体化运动康复组(康复组)30例和常规康复组(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根据肱骨近端骨折不同分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三阶段实施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2周、1、3、12个月骨折愈合
目的:从目前骨巨细胞瘤诊疗矛盾中,对当前临床诊疗技术进行认识与评价,并探讨以基因为核心的评估标准与治疗策略。方法:文献回顾当前骨巨细胞瘤诊疗策略,发现矛盾与问题。选取病理确诊骨巨细胞瘤20例,其中原发10例,复发10例。并选取患者血液样本为对照。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组织样本和对应血液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建立骨巨细胞瘤基因文库。
目的 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并通过随访术后椎间孔高度的变化及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来探讨椎间孔撑开高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2月间在我科行Coflex植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随访患者的椎间孔的高度、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
目的 探索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促进人脂肪干细胞(hA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并分析其促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hASCs,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并验证其多向分化能力.分离HUVEC,脂质吞噬实验进行鉴定.分别单独培养hASCs、HUVEC,并将细胞进行共培养.1周后对三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2周后进行茜素红染色.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骨和软组织的手术,需要重点关注假体的力线,尤其是假体的冠状位力线。传统的力线定位装置参考股骨解剖轴,并取一个折中的角度来确定股骨假体的位置。但目前的大量研究发现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力线离群值达30%或更多。我们试图通过术中透视的方法采取一种更为客观的外翻角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