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与直肠癌患者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预后研究

来源 :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清胆红素水平已经被研究证实与结直肠癌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血清胆红素的具体类型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同时,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均缺乏研究.在排除已知的肝胆胰疾病的前提下,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患者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和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03年1月至201 1年6月在我院住院且符合条件的直肠癌患者.采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生化、影像及病理资料,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12年12月.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研究纳入469例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提示,231例直肠癌患者存在病理学意义上的淋巴结转移,占患者总数的49.3%,238例直肠癌患者未出现淋巴结转移.469例直肠癌患者的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2.30/1.60-3.42 μ mol/L.根据是否存在病理学的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研究结果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2.50/1.70-3.42 vs.2.10/1.40-3.42,P=0.025).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在控制年龄、血清钠水平等因素的前提下,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提示,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和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相关(0R=1.602,95% CI,1.098-2.338, P=0.015).另外,研究发现:(1)将所有纳入研究的直肠癌患者按照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2.60 μ mol/L为界分为两组,基线直接胆红素超过2.60μmol/L的直肠癌T分期较差,病理学诊断为T3或者是T4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直接胆红素低于2.60μmol/L的直肠癌患者;(4)将469例患者按照基线血清胆红素的不同水平分为四组,包括直接胆红素≤1.50μmol/L,1.50μmol/L<直接胆红素≤2.50μmol/L,2.50μmol/L<直接胆红素≤3.50μmol/L和直接胆红素>3.50μmol/L,四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提示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43.1%、46.9%、50.4%和59.3%,呈现明显的线性上升关系;(3)生存分析发现,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和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基线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血清直接胆红素与直肠癌患者发生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和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而其疾病呈慢性病程、迁延不愈,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很多研究显示中国疾病人群的发病和临床特点和西方疾病人群存在不同,因此探索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基因表达谱对于未来寻找中国疾病人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非常重要.方法:收集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例健康人相同结肠部位的组织.组织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试剂盒转录为cDNA,应
会议
目的:微生物群异常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的重要环节,口腔是IBD患者肠外损害发生的靶器官之一,其发病常与肠道病情平行.本研究初步探讨IBD患者与健康人口腔微生物群的多态性和差异,为探索IBD发病提供新思路.方法:(1)采集IBD及健康人群口腔微生物样本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D患者10例,年龄在18~70岁;另选取与入选IBD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10例作为对照.排除标准为
会议
目的:炎症性肠病(IBD)常有肠外表现,口腔是肠外受损器官之一,表现为口腔阿弗他溃疡、牙龈炎、口面部肉芽肿病、增殖性脓性口腔炎、肉芽肿性腮腺等,IBD患者口腔菌群与正常对照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调查IBD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及罹患口腔疾病情况.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D患者18例,由口腔专科医生进行口腔情况检查.结果:1.IBD患者基本情况:溃疡性结肠炎(UC) 13例,克罗恩病(C
会议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西甲硅油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0例,按照肠道准备方法的不同,随机非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A1(A1组50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观察组A2(A2组50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和5ml西甲硅油,观察组A3(A3组50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和10ml西甲硅油,观察肠道清洁程度、泡沫存在情况、患者耐受、操作者满意度、不同部位发现病变情况.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90%的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常规的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逆转,如何有效地早期检测和靶点治疗肿瘤的侵袭转移,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以便及早诊断和进行个体化治疗,是降低癌症恶性行为的关键,对结直肠癌防治有重大意义.microRNA(miRNA)是一系列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常长度在18-25
会议
会议
目的:对益生菌/益生元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获得更新的结论.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 CNKI电子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至2013年8月1日,寻找益生菌/益生元制剂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并应用Review Manager 5.2.6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
目的:探讨"家用型"粪潜血自测方式在社区结直肠(大肠)癌筛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社区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参加结直肠肿瘤筛查的社区医生及居民进行粪隐血筛查方式意愿问卷调查,调查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开展,从2013年8月起开始,由调查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对北京市东城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共38个站点的社区卫生服务医生及社区居民邀请其参与此次调查问卷,最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参与
会议
目的:通过对北京军区总医院近5年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所见、病理类型以及临床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探讨非息肉样结直肠肿瘤检出情况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数据(包括内镜下所见、病理类型及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直肠肿瘤形态学分析采用结直肠肿瘤形态学巴黎分类:息肉样病变由有蒂及亚蒂息肉(0-Ip)和无蒂息肉
会议
目的:依托东城社区信息化平台,建立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体系,探讨其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以北京市东城社区共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所有患者(包括因其他疾病就诊的患者)和无症状健康体检者利用门诊就诊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的机会进行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第一阶段建立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数据库,第二阶段对社区医务人员及社区居民进行筛查前宣教;第三阶段完成入组信息登记、完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