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行前路或后路选择性胸弯内固定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形态的变化,探讨术后DJK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1999年至2004 年在我科行选择性前路或后路胸弯内固定融合术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 AIS 患者,其中女性患者50例,男性患者9例。前路分胸腔镜8例和小切口19例,后路分远端钩19例和远端钉13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选择性胸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术后于3个月、6个月、1年、2年随访复诊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冠状面、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主弯 Cobb 角、次弯 Cobb 角、固定节段数、矢状面 T5-T12、TIO-L2、L1-S1、DJK 等。比较不同术式的患者手术前后上述参数特别是矢状面形态的变化,探讨 DJK 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末次随访发现, 与术前相比,前路两组患者 T5-T12后凸增加 (P<0.01),T10—L2和交界区前凸减少后凸增加(P<0.01),后路远端钩组术后 T5-T12、 T10-L2、交界区后凸增加明显(P<0.01), L1-S1前凸也出现姿势代偿性增加 (P<0.01),远端钉组矢状面变化不明显,远端钩组在术后 T10-L2后凸和 DJK 阳性率均明显大于远端钉组(P<0.01)。在前路患者,无论术后 DJK 是否正常,其矢状面 T5-T12后凸均明显增加,术前的 T10-L2前凸均转变为后凸(P<0.01),在后路患者,DJK 阳性组T5-T12 及T10-L2后凸明显增加,L1-S1前凸也出现代偿性增加(P<0.05),而 DJK 阴性组矢状面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后路术后 DJK 阳性组 T10-L2后凸明显大于 DJK 阴性组(P<0.01)。结论前路选择性胸弯内固定融合术的两组 AIS 患者 DJK 阳性率相似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矢状面失代偿,其共同的危险因素是融合节段过短。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的 AIS 患者远端钩组 DJK 阳性率明显大于远端钉组, 矢状面失代偿,其危险因素是远端钩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