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制度存在价值浅析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3yo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刑罚裁量领域,自首制度多为学者所关注。总的来看,学者的研究大多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历史渊源考证的方法及价值分析的方法为主要手段,同时,学术界对自首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体存在的层面上。这种研究现状,对于认识②自首制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就自首制度的发展和具体适用来说,则多了些抽象的成分,少了些联系实际的因素。此外,将实体法规定的内容仅局限于实体层面上来研究,似乎有“就事论事,论而不清”的遗憾。因此,本文试图脱离实体层面研究方法的窠臼,将自首制度联系到程序层面来考察,力图为学界提供一些可供讨论的观点,以期于深化研究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累犯制度作为一种从严处罚的刑罚制度,已经为各国所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各国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和俄罗斯也非常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国刑法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初对苏联刑法有所借鉴,但是,由于苏联解体、社会发展、立法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刑法典中的累犯制度与俄罗斯刑法典的累犯制度,无论在认定标准还是处罚原则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对其加以理论上的深入研讨,对于完善我国刑法中的累犯制度,
1997年刑法修正案首次以普通刑法典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单位犯罪主体,于是关于单位犯罪的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暂时告一段落。不过,有关单位犯罪许多理论争议并未彻底解决,尤其是在肯定了单位犯罪主体之后,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根据,以及刑罚制度诸如关于单位自首,单位缓刑、假释等亟待进一步深化研究以满足实践需要。本文讨论单位自首制度的有关问题。
由于传统的自首制度一般是从自然人的角度进行阐述的,很少有人去关注单位自首。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单位犯罪增多,以单位形式出现的自首也在增加。如何理解并判断单位构成自首,也就成了单位犯罪与刑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以单位自首的构成要件与判断标准以及单位自首对个人自首的影响为切人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观点。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是自首。成立自首,必须要求行为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的场合,“自己的罪行”应当如何把握,是认定共同犯罪人是否成立自首的关键。本文从共同犯罪的特点出发,以共同犯罪刑事责任的原则为基础,解释了共同犯罪中“自己的罪行”的含义。
“余罪自首”是我国自首制度的传统内容,《唐律》记载:“因向所劾之事,而别言余罪;亦如之。”我国革命法制史上便有“一罪既发觉,而自首未发觉余罪者,得减所首全罪之刑一等”之规定(《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暂行刑律》)。但是1979年刑法典对此未作规定,使之成为刑法学界与司法实践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现行刑法为了弥补其不足,扩大了自首范围,将余罪自首明确规定为“以自首论”,从而使在刑法学界长期有不同看法的“交代余
本文就单位自首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围绕刑法中单位自首的存在问题、单位自首的条件和自首认定这三方面展开。
累犯制度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量刑制度。但是对单位能否构成累犯以及我国刑法典中的累犯制度是否适用于单位累犯,学界多数人在论述累犯制度时回避了这些问题。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单位能否构成累犯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从实然的角度来说,我国不存在单位累犯制度。本文认为应该设立单位累犯制度,并对单位普通累犯制度的具体设立提出自己的构想。
本文就累犯制度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累犯从重处罚的刑事责任根据研究、累犯的法域条件研究、关于追诉时效完成后能否构成累犯的研究以及关于单位能否成为累犯的研究等内容展开。
最近我国学者王立志在其《累犯构成视角的转换——过失累犯之提倡》(上)一文中提出“过失累犯”这样一个概念,对我国刑法中累犯的故意犯罪前提及其体现出来的强势话语提出挑战,应该说这是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完善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笔者对此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累犯的主观恶性大,一犯再犯,改造难度较大,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历来是各国刑法处罚的对象之一。本文从累犯的立法概况、累犯的概念和构成累犯的要件、认定累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对累犯的处罚这几方面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