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潜艇反应堆技术发展综述

来源 :第六届全国新堆与研究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aoxi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潜艇反应堆的基本要求为切入点,分析了美俄两国压水堆和液态金属反应堆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两国潜艇反应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技术特征,提出了两国潜艇压水堆技术的发展特点.
其他文献
由于快堆的物理特性(特别是反应堆动力学特性)和热工流体力学特性与热堆有明显区别,在中国实验快堆(CEFR)首次物理启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危及反应堆安全的一些事件.讨论诸如大反应性引入的严重后果、装料和首次临界试验中的盲区问题、流量超前原则、各种反馈反应性系数和动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异常事件的处理等.针对CEFR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通过计算和分析,论证中国实验快堆在装料、初始临界和低功率试
本研究在聚变堆初步概念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固态包层设计路线,提出了一个交叉排列氦冷固态包层概念.设计采用Be、Li2TiO3分层球床,氦气冷却管道分两个回路同时冷却,增加系统安全可靠性.借助蒙特卡罗程序MCNP建立11.25°对称模型.分析比较了4种6Li富集度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径向远离第一壁降低6Li富集度比较合理,包层寿期内产氚性能稳定,燃耗在包层寿命运行时间内燃耗分布相对均匀,全堆包层氚增殖
本文以450MW高温气冷堆方案设计为基础,分析比较了燃料球3次、6次和10次通过堆芯的3种循环方案的功率分布、失冷失压事故中的燃料最高温度以及反射层寿命.结果表明,6次循环方案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反射层的寿命能够满足要求,而且可以显著减轻燃料循环设备和燃耗检测设备的负荷.该分析结果对于高温堆燃料循环次数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中子照相数字成像技术是目前中子照相技术的主流,数字成像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射线场中深受影响,为了提高数字成像系统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采用合理的屏蔽方案对其进行屏蔽.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中子照相数字成像系统的屏蔽方案,为了验证其合理性,又做了理论分析、MCNP模拟分析以及与在国外文献中数字成像系统屏蔽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中子位相衬度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中子成像技术,本文介绍了中子位相衬度成像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对在SPRR-300上开展的多色热中子位相衬度成像技术研究进行了初步介绍.
钋-铍启动源棒系秦山300MW核电站压水堆的核心部件之一.为了确保压水堆的初次安全启动,成功地制造了一对210Po-Be启动中子源棒.突破了210Po原料收集、钋-铍源生产、源棒制造、质量控制、包装和运输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成品源棒的所有质控项目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首次启动的历史使命.
核能制氢是综合利用核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众多制氢方法中,有一种方法是利用高温反应堆使得甲烷热裂解产生氢气,这是一种环保的、原理简单的而且较有能效的制氢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核能制氢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制氢方法的优缺点,并设想以铅冷快堆作为高质量热源供体的核能制氢方案,并通过实验研究了甲烷直接接触热裂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热裂解过程只产生氢气和碳.最后分析了氢气产生效率与直接
本文介绍了飞行时间法测量中子能谱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脉冲堆热柱孔道飞行时间谱测量实验系统设计及时间谱测量结果;利用自行研制的解谱程序求解了飞行时间法测量的热柱孔道热中子能谱分布,谱峰对应的中子能量为0.0248±0.00072eV,谱平均能量为0.042±0.001eV.结果表明测量能谱较Thermal Maxwellian理论谱偏软.
为研究脉冲棒发射时间、控制棒位置对脉冲运行参数的影响,本研究以理论分析为指导,在西安脉冲堆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本文对这些实验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取得了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提出了降低脉冲发射气源压力的建议,可以在不影响脉冲峰功率的前提下,缓解对脉冲棒的冲击,为铀氢锆反应堆的脉冲方式运行、实验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超临界水冷堆具有经济性、延续性以及可持续性等诸多综合优势,是核电技术路线进一步发展的自然选择,也是清洁能源科学和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国际竞争与合作重要的前沿与热点之一.本文将分析超临界水冷堆的技术特性以及它在我国核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总结国内外超临界水冷堆的研发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中国超临界水冷堆的发展方向与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