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河-哀牢山断层带作为印支地块的东部边界,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与后碰撞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长期以来成为世人关注的重要构造带之一.构造分析揭示出后碰撞调整过程中沿着红河-哀牢山-点苍山-雪龙山断层带发育的大规模左行走滑剪切作用使得断裂带西侧的印支地块相对于断裂带东侧的扬子与华南地块向南逃逸约500 km以上,同时伴随着南海海盆的打开.沿着断层带带发育的雪龙山、点苍山和哀牢山等变质块体记
【机 构】
:
Geoscience Centre of the University of Goettingen,Goettingen 37077,Germany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河-哀牢山断层带作为印支地块的东部边界,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与后碰撞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长期以来成为世人关注的重要构造带之一.构造分析揭示出后碰撞调整过程中沿着红河-哀牢山-点苍山-雪龙山断层带发育的大规模左行走滑剪切作用使得断裂带西侧的印支地块相对于断裂带东侧的扬子与华南地块向南逃逸约500 km以上,同时伴随着南海海盆的打开.沿着断层带带发育的雪龙山、点苍山和哀牢山等变质块体记载了断层带的形成与演化.本文对这些深变质岩的组成与变形、变质及热年代学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地处象泉河流域(北纬31°40东经79°45一带),介于喜马拉雅山与其支脉阿伊拉日居山之间,盆地呈NW-SE向展布,长约260km,宽约60km左右,海拔为4000~4500m,为一晚新生代盆地.盆地的基底为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浅变质岩,其上不整合堆积了厚达近千米的新近纪上新世一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本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沉积的层序地层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从札达盆地形成及其演
青藏高原从三叠纪末开始,由北向南依次脱离海浸,最终在始新世中期以后才全部成陆.札达盆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侧,是研究上新世至更新世地质环境的重要地点.该盆地与西北部境外拉达克在纵向上相连,同是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段现今存留的右旋拉分山顶盆地,在1.8~1.5Ma被南部河流贯穿,而后形成一套广泛发育的顶盖砾岩及一系列河流阶地.在喜马拉雅山中康马-隆子磨拉石带上的这个湖相沉积盆地,原札达群厚度可达110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南缘,其南紧邻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盆地呈菱形状展布,周边围以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具有特殊的盆-山构造格局和岩石圈板块动力学背景.它们不仅记录了古板块构造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过程,而且记录了青藏高原北缘的隆升和发展演化过程.是当前国际大陆动力学计划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本文综合地层分析及前人研究资料分析了该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自震旦纪以
藏东他念他翁山链变质杂岩系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吉塘变质杂岩带和嘉玉桥变质杂岩带.本文以构造解析为指导,以岩石流变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显微构造与宏观构造、构造变形与变质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吉塘变质杂岩带和嘉玉桥变质杂岩带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时序.
藏南地区三类构造十分醒目,即以主中央断裂(MCT)、主边界断裂(MBT)等为代表的近东西向逆冲推覆构造,以藏南拆离系(STDS)和系列穹隆为代表的向北滑脱的伸展构造,以及系列近南北向的地堑系.这些不同类型构造发生的时空关系及其演化过程的模糊认识仍然阻碍着人们深刻理解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后的青藏高原新生代板内构造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笔者对新生代构造表现良好的吉隆—聂拉木一带开展了系列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
国外一些地区的前陆盆地和冲断带在油气勘探中获得的突破性成功,对塔西南前陆盆地和冲断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青藏高原碰撞挤压表现最明显的地区,详细研究帕米尔弧东段山前构造样式以及逆冲推覆的形成和演化并探讨其机制,能够进一步了解帕米尔及西昆仑碰撞造山的历史过程,从而为研究青藏高原北缘隆升和逆冲推覆过程、塔西南山前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提供依据,最终指导塔西南前陆盆地及冲断带的油气勘探.本文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新和最广阔的高原,高原的形成与演变对欧亚大陆气候和环境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西风带的演变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能量输入的角度阐述了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的作用,进而对高原隆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效应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深入认识高原的环境效应以及对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提供思路和依据.
本文讨论了新特提斯的关闭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碰撞-后碰撞岩浆活动的时空迁移与深部物质可能的横向流动,对地幔物质对青藏高原巨厚地壳成因的贡献进行了介绍。
喜马拉雅山作为一个晚新生代造山带,其形成演化与印度—欧亚两大板块自晚白垩纪以来的俯冲碰撞有关,而札达盆地作为碰撞造山带内部的一个山间盆地,其演化过程必然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发展密切关联.札达盆地呈北西向展布于喜马拉雅山与阿依拉日居之间.盆地长轴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是上新世一早更新世大型河湖相沉积盆地.北喜马拉雅断裂带和达机翁断裂带分列南北两侧,札达断裂带由盆地底部通过.本文对札达盆地区域构造和盆缘断
在大陆盆山过渡带,走滑断层常以共轭的方式出现.例如,青藏高原西北部喀喇昆仑右行走滑断层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层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外侧;青藏高原东部的东昆仑—西秦岭走滑断层与鲜水河、红河、小江等走滑断层构造演化复杂,多期活动,不同时期也有共轭特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外侧;恒河盆地外侧及青藏高原南部的Sagaing右行走滑断层与Chamam左行走滑断层也出现共同的向北运动盘-以恒河盆地为主体.在青藏高原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