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北美城市以行人公交为本、以城市邻里社区单元为基础的宜居城市道路改造案例,分析城市道路与社区市民的最原始关系,提出城市畅通工程中以“行人公交为本”的人性化交通建设,强调保护城市道路周边社区及社区传统形态等可持续利用思想,通过社区公共参与和城市公平享有的“和谐城市策略”,重振城市邻里社区精神归属感。城市道路网络建设,如果忽视了城市道路、社区邻里文化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缺乏对传统城市形态和地方社区邻
【机 构】
:
CA&D(加拿大) 国际咨询 MMM (加拿大) 市政集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北美城市以行人公交为本、以城市邻里社区单元为基础的宜居城市道路改造案例,分析城市道路与社区市民的最原始关系,提出城市畅通工程中以“行人公交为本”的人性化交通建设,强调保护城市道路周边社区及社区传统形态等可持续利用思想,通过社区公共参与和城市公平享有的“和谐城市策略”,重振城市邻里社区精神归属感。城市道路网络建设,如果忽视了城市道路、社区邻里文化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缺乏对传统城市形态和地方社区邻里精神的反映,城市的整体文化回归就没有实质性可能。我们不能够仅仅狭隘地停留在几条城市道路节点等纯技术方面的无休止争论。只有系统坚持“行人公交为本、和谐交通社区”的建设策略,改变过去“以车为本”的思想,有意识地强调“以行人公交为本”的人性化城市道路与邻里社区的概念,重建符合当地社区邻里形态的道路系统,塑造当地社区居民能够识别的清晰社区邻里精神归属。这样,中国数百个上百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才能够重新回到具有独特城市文化的人类活动聚集场所,成为受到外界国际社会认同和尊敬的成功城市。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与城市的发展重要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竞争加剧、经济波动与不确定性等的影响。与全球化时代相伴随的快速社会经济形势演变,解构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城市规划面临了现实的挑战,城市规划需要适时变革加以回应,才能以基于竞争压力的积极行动能力、弹性的空间安排与快速的治理应变来应对快速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地方发展的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兰州市区的停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于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停车矛盾日愈严重,其原因主要是历史欠账多,规划滞后,设施建设标准低,停车场泊位利用率低,经营效益差,停车设施建设与城市开发相脱节。必须通过立法,制定吸引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提高停车供给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居住区停车泊位建设标准,发展成本低、空间省、效率高、使用方便停车设施;充分利用停车产业的后发优势,规划先行,综合协调,依据需求原则和市场
哈尔滨道外街区是享有盛名的历史街区,在街区中的老建筑多是中华巴洛克风格,尤其是欧式建筑加上欧式以植物为主的装饰,间或杂以中华吉祥的图案,如龙、凤、麒辟、龟、虎、鹿、鸟等,不禁让人感叹中西合璧的完美。本文介绍哈尔滨道外街区景观文脉,阐述它的保护意义及其更新方法及更新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对于哈尔滨道外特色建筑立面的保护与利用的新见解,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时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和范例,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用保护与发展的观点,通过对桂林城市本质的分析,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例和桂林城市建设的实践,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本文以太湖蓝藻暴发事件为背景,分析了引起事件发生小城镇规划建设方面在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结构及规划编制上的原因,探讨了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含义及今后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创新模式——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并以江阴市璜土镇小城镇规划为例,介绍了创新模式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小产权房的研究,分析中国城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和着眼长远发展的制度性设计,以有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加速科学发展小城镇,实现以大城市为核心,小城镇为辅助的区域化、网络化整体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城镇建设对于大城市和乡村的双重重要意义入手,阐释了科学发展小城镇在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举措,为我国小城镇的健康、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从人口状况、经济水平、公共产品、社会形态、城市功能、生态环境和政府管理七方面,构建了和谐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和谐城市的内涵和量化评价标准进行了探索,提出和谐城市是个理想化的动态目标,具体到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发展诉求的城市,对和谐城市的界定都存在差异,认为要落实和谐城市建设要求,必须做到:按照和谐城市指标体系评价要求增加信息点采集,健全统计管理制度;在确定基础年份基础上进行定期测
深圳市规划局重视数字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建立“数字规划”总体框架,在城市规划数据库建设、电子政务平台、空间信息平台建设,以及遥感、仿真等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建立多种类、多层级、多尺度的数据库,形成规划“一张图”体系,完善数据动态更新的长效机制。通过集成化规划电子政务环境建设,提升规划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开展全市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创新信息共享和规划空间统筹模式。积极推
长江三角洲城镇群正在担负起代表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全球竞争的历史性责任。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逐步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本文在理论层面分析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长三角城镇群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从实践的角度探讨营造区域创新体系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