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痛苦是指由于一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创伤所致且明显区别于身体创伤的疼痛。心理痛苦与生理学范畴的疼痛既有特异性关联又有特异性差异:两者都会产生负性情绪体验,而产生这种负性情绪的诱因性质和持续的时间却不同——前者的诱发因素主要是在心理、社会的损伤或排斥,后者主要是有机体的受损;前者持续的时间比较久,甚至会反复,后者会随着有机体的恢复而逐渐消失。然而,Eisenberger和Lieberman(2004)在《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大脑对物理性和情感上的痛苦,有着相同的神经预警系统,dACC被认为是一个"警报侦查器",首先揭示了"身痛"和"心痛"在大脑中拥有相同的产生区域。并由此提出针对这目标而设计的药物,将可能有助于减轻极度的社交焦虑和失落。目前多数学者赞同此观点。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长痛"和"短痛"之间的关系以及痛苦体验对于行为决策的影响。究竟什么情况下"短痛不如长痛"?在什么情境下"长痛不如短痛",这些行为规律对于人们的经济决策行为有什么影响?潜在的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