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早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作用

来源 :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ZSZ)被普遍认为是新特提斯洋壳的残余,在我国境内断续延伸2000km.地幔橄榄岩中普遍发育辉绿岩和辉长岩,调查显示辉绿岩具有俯冲带弧后盆地环境的特征。对比前人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普遍存在洋内俯冲作用,但开始俯冲的时间不同:YZSZ中西段开始于早白垩世,而东段开始于中侏罗世。
其他文献
由于纸质档案的保管受温湿度、光线、档案害虫、尘污、有毒有害气体和纸质档案本身的字迹、纸张及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保管过程中根本不可能完全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只能说通过有效的控制尽量延长纸质档案的保管寿命。故此为有效保存档案的完整性,我们将已有的纸质资料进行扫描,保存为电子版文档。同时为更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我们要将扫描后地质图进行矢量化。由于资料分为文字与附图两个部分,
中甸普朗特大型斑岩铜矿地处义敦岛弧的南段格咱火山-岩浆弧.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产于岛弧带南端.普朗目前已探明铜矿石储量1.6亿吨,铜平均品位0.57%,铜金属量114万吨,伴生金属量28.80吨;钼6399吨,其远景储量潜力达500万吨.矿区共圈定了7个工业矿体,其中KT1是主矿体,储量占矿区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本文仅研究KT1矿体.平面上为一不规则的卵形,剖面上呈"蘑菇形".
会议
本文根据23条横跨兰坪-思茅盆地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解译、结合2条折射地震和1条反射地震剖面,从区域地质特征分析,提出中轴构造带是正在发育的大陆裂谷系统的新认识,这对于揭示兰坪盆地构造演化规律、区内碱性岩的形成、扬子西缘与碱性岩有关大型金矿成因以及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的形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幔枝构造为视角,通过成矿作用分析和矿田构造解剖,为其深部和西部外围提出了新的找矿靶区。除区域构造论证以外,地球化学数据仍是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手段。大量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球深部。成矿作用受着温度、压力、氧化-还原障、构造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断裂构造是主导因素,它不仅沟通了深部成矿流体的迁移途径,更是重要的成矿储矿空间。当然,好的矿床(体)一定有好的成矿
本文首先在坡北地区选择典型的含矿镁铁-超镁铁岩体进行岩浆源区、岩浆演化与过程、熔离与成矿机制等系统研究,进而与塔里木隐伏的溢流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和同位素组成作对比,分析其异同点和存在的原因,建立地幔柱与坡北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可能关系及动力学机制,以此为基础,拓展有利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区域,科技支撑铜镍矿找矿突破。
贺兰山汝箕沟-二道岭东西向剖面横穿贺兰山北段中部,露头出露条件较好,剖面构造特征简单,断裂活动较少,适合采用裂变径迹方法来探讨东西向的构造差异抬升特征。裂变径迹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东西部样品在中生代的抬升期次大致一致,但西部要略早于东部;新生代东部抬升时间要略晚于西部,但抬升速率明显高于西部,特别是中新世晚期以来,东部抬升速率快速增加。
本文简要论述了SEP发射系统、感应式磁传感器、分布式电磁数据采集系统、3DEM数据正反演,然后重点介绍了SEP系统集成和野外测试结果,并讨论了和国外高端电磁仪器对比测试的情况,最后对地面电磁探测系统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通过和国际高端仪器系统V8的比对探测可以看出,自主研制的SEP系统,包括发射分系统、感应式磁传感器、分布式采集站的性能已和国际高端系统的性能相当;研制的3D积分方程正演模拟系统能够
本文主要讨论大地电磁测量所揭示的矿集区深部电性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电性结构剖面揭示了双层地壳结构,铜陵隆起带遭受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近地表的低阻层可解释为褶皱的沉积岩和断裂,指示上地壳遭受过强烈挤压变形,以致地层因褶皱断裂发育而表现为低阻特征。电性结构剖面中不同电性地质体由稠密且弯曲或扭曲的电阻率等值线构成的过渡带所分隔,这种过渡带陡倾时可与断裂很好的对应,基于穿越铜陵矿集区六条MT剖
笔者2012年在国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黄河上游官亭盆地与循化盆地之间的积石峡戈龙布滑坡的调查研究工作,采集了因滑坡堵塞黄河形成的堰塞湖湖相沉积物样品,开展了戈龙布滑坡堵河事件和堰塞湖沉积物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戈龙布滑坡为一白垩系砂砾岩滑坡,曾于8万年前和9000年左右分别发生滑动,均堵塞黄河形成巨大堰塞湖,循化垃圾场剖面显示Ⅳ级阶地和II级阶地上分别覆盖有湖积纹泥层,分别属于早期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