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淀粉芽孢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9601-Y2的基因组修饰系统的构建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其促生长和生防机制,本文应用酵母中定位重组系统和基于PCR扩增的同源重组技术,建立了无抗生素标记的B9601-Y2基因敲出(knock out)和基因替换(gene replacement)操作系统。
其他文献
玉米病害造成的常年损失可达6%~10%,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自21世纪以来,玉米灰斑病已成为云南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害和开展分子育种,本文就云南省灰斑病发生规律研究,抗病性鉴定,抗病遗传分析,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综合防控技术等开展了研究。
本文对大叶黄杨、山茶花、小叶栀子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形态学观察并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分离所得3株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
反季马铃薯种植面积在云南省增长较快,但晚疫病为害十分严重。对2005^2008年云南省反季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如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生理小种、mtDNA单倍型进行了研究。云南反季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的交配型主要由自育型(SF)组成,A2交配型和A1菌株发生频率较低。晚疫病菌甲霜灵高抗、中抗和敏感菌株共存,抗性菌株比例较高。反季马铃薯晚疫病菌可以克服已知的12个抗性基因,生理小种组成类
本文分别敲除禾谷镰孢菌的β1、β2-微管蛋白基因,并测定各敲除突变体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敲除其中任意一个β-微管蛋白基因的突变体菌株都对多菌灵敏感,但敏感性有差异:与野生菌株相比(EC50=0.56μg/ml),β-微管蛋白基因敲除突变体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稍有降低(EC50=0.80μg/ml),而β-微管蛋白基因敲除突变体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显著升高(EC50=0.10μg/ml)
作者通过筛选稻瘟菌P131菌株ATMT转化体库和进行遗传共分离分析,获得了340个菌丝生长缓慢共分离突变体。通过TAIL-PCR和BLAST序列比对分析,作者获得了所有这些突变体中T-DNA插入位点旁侧序列信息。分别对其进行了敲除和互补实验,验证稻瘟菌基因MGG_10150.5(即MoPacC)的功能,确定这些基因在稻瘟菌中的作用。
本文通过构建组蛋白去乙酞化酶基因(HDACs)两个家族classI(hda4), classⅡ(hda1,hda2,hda3)的突变体,研究HDACs在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生长、致病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更好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使用含有潮霉素(HPH)抗性基因的载体pCB1003,用spiltPCR得到目的基因和HPH的融合片段,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
叶斑病是近年棉花生产中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国内对棉花叶斑病的发病症状仅有过记载,还没有相关的系统研究。本文对引起棉花叶斑病的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以及化学药剂筛选,为棉花抗叶斑病育种及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针对2008年从不同柑橘产区的不同柑橘类型上收集32个柑橘炭疽病菌菌株,应用胶抱炭疽菌种特异性引物Cglnt/ITS4和尖抱炭疽菌种特异性引物CaInt/ITS4进行PCR鉴定,探讨了中国柑橘炭疽病菌遗传多样性。
本文利用盾壳霉突变菌株SV-5-2对杀菌剂农利灵(vinclozolin)、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抗性,建立了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定量检测盾壳霉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盾壳霉在旱地土壤中的存活动态、盾壳霉在淹水条件下的存活动态、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盾壳霉在土壤中存活的影响。
由地毯草黄单胞柑橘致病变种引起的柑橘溃疡病对柑橘生产为害严重,且容易传播流行,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温度、湿度、飓风、暴雨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加速其流行。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发生规律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气候条件、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对柑橘溃疡病流行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的柑橘溃疡病预测预报模型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