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扬子板块及其周缘黑色岩系分布广泛,尤以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最甚,厚度较大,是华南地区海相地层中的优质烃源岩[1-2]。前人对这两套黑色岩系的成因研究众多,关于其沉积环境大多认为与热液作用联系紧密[3-5]。位于上扬子的渝东北地区古地理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交界处,五峰-龙马溪黑色硅岩、硅质页岩及页岩出露广泛,对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页岩气储层、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地层及有
【机 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子板块及其周缘黑色岩系分布广泛,尤以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最甚,厚度较大,是华南地区海相地层中的优质烃源岩[1-2]。前人对这两套黑色岩系的成因研究众多,关于其沉积环境大多认为与热液作用联系紧密[3-5]。位于上扬子的渝东北地区古地理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交界处,五峰-龙马溪黑色硅岩、硅质页岩及页岩出露广泛,对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页岩气储层、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地层及有机地化方面[6-10],而通过详细元素地球化学反演其沉积环境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尤其是渝东北地区,处于古板块交界区,沉积环境复杂,更是有必要加强该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油气化探)是石油勘探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油气渗漏的地表异常则是油气化探的主要目标。由于油气微渗漏较宏渗漏更能有效地指示地下油气藏,因此,油气微渗漏的识别对油气化探甚为重要。而且,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程度越来越高,油气化探已由普查阶段发展到详查(精查)阶段,这就对油气化探的技术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油气化探技术方法还处于普查的大比例尺作业阶段,取样密度小,分析精度要求低。油
煤的许多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能够提供重要可靠的成煤植物、成煤演化和成煤环境信息。例如正构烷烃的分布可能反映成煤植物来源,热演化程度或微生物、无机环境的影响;姥鲛烷和植烷的比值可以说明煤阶的变化和相似成熟度下成煤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奇偶指数、甲基菲相关指数可以反映煤化程度;不同萜类化合物是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类,或被子植物输入的通用或专属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等。但是,变质程度较高的烟
煤层气是在煤炭形成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并储集在煤层中,成份以甲烷为主,故又称之为煤层甲烷,煤矿生产中则通称为瓦斯。煤层气曾长期只被简单地视为煤矿中的有害气体,早期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都集中于瓦斯防治及其形成机理方面。上世纪后期,由于发生能源危机,煤层气才被作为潜在的资源进行研究与开发试验。规模性地地面开发试验在美国首先取得成功,实现了商业性生成,证明煤层气是一种新的能源资源和优质化工原料,属于非常规天
地下油气藏中的烃类,通过各种形式向上运移(渗漏),在地表或近地表介质中形成一系列的响应。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油气化探)就是寻找烃类物质以及它们的转换产物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化学特征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成为确定尚未发现的石油与天然气藏的线索[1]。油气化探作为一种油气勘探手段由于其成本低,便于在各种地表条件下使用,而且它是一种重要的直接找油技术,这是其他方法和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本工作采用多种油气化探技术手段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洛吉乡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甘孜-理塘结合带南西断失端附近,西邻中旬地块,东与扬子陆块西缘相接,北为义敦岛弧南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特别是二叠纪—三叠纪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大地构造演化倍受关注。云南省地矿局(2003)、俞赛赢等(2005)、邹金汐等(2012)对该区基性-超基性岩,李超民(2012)对硅质岩,尹福光等(2006)、付小文(2012)对二叠纪—三叠纪构造及其演化进行
拐子湖花岗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雅干断裂带以南,恩格尔乌苏断裂带以北的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上,其南部紧邻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研究区内出露的岩体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该岩体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含量(67.7%~73.6%),较高的Al2O3 (13.25%~15.58%)并富碱(ω(Na2O+K2O)含量为6.31%~8.88%),且总体上钠含量稍高(Na2O/K2O>1).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次层型剖面营城组三段3个火山喷发旋回序列关系清晰和叠置特征明显,下部旋回一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流纹岩,中部旋回二为中基性熔岩夹碎屑(熔)岩,上部旋回三为酸性熔岩夹碎屑熔岩.地球化学测试表明,旋回一和旋回三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富硅(SiO2=67.00%~79.98%),高碱(K2O+Na2O=3.79%~9.34%),富钾(K2O/Na2O=0.97~6.00)
本论文以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欧洲地球化学填图基准值计划(FOREGS,仅用土壤数据)、澳大利亚国家地球化学调查计划(NGSA)、北美土壤地球化学景观计划(NASGLP,仅用美国的数据)的氧化钙数据为基础,从采样介质、样品制备、分析指标、分析方法、检出限和报出率,以及标准样质量控制初步证明四个计划CaO的基准数据能够直接进行全球对比。用Geoexpl软件制作这四个区域(中国、欧洲、澳大利
安徽省桐城市挂镇(挂车河镇)地区出露郯庐断裂系NNE-NE向和大别构造系近EW向的韧性剪切带,变质温度分别为400~450℃和600~700℃,均发育镁铁质和长英质构造岩,是研究不同变形条件下岩石中元素活化迁移规律的理想对象.依据所属原岩类型、变形变质程度及标准化型式的差异,每个构造系重新设计了四个变形变质反应对.郯庐构造系中,TL1:原岩→早期弱变形构造岩、TL2:原岩→早期强变形构造岩、TL3
1977年,美国Alvin号深潜器在位于东太平洋海隆加拉帕格斯群岛附近2.5千米深处首次发现海底热液喷口和丰富的生命现象[1].此后,随着全球海底勘测的广泛开展,更多形式各样的热液区不断被发现.这些热液由下渗的海水被炙热新生洋壳、岩浆房或蛇纹石化过程释放的热量加热后沿着裂隙迅速上升并喷出而成[2].目前,已被探明的海底热液区多达近600处[3].由于成因不同,其热液流体和热液产物的成分差异明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