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方法研究Ni-Cr纳米复合镀层共沉积机理

来源 :2004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i与纳米Cr粒子(平均粒径为39nm)共沉积的方法,在镍基体上制备Ni-Cr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测试沉积过程中阴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研究了纳米Cr粒子对Ni沉积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纳米Cr粒子浓度的增加,加快了Ni离子向阴极表面的传递速度,增强了纳米Cr粒子在阴极表面的吸附,使阴极表面活性面积增加,极化曲线向正向移动.用Z-View软件拟合后得到的结果说明,随着镀液中Cr粒子浓度增加,反应电阻减小,加快了中间产物Ni<,ads><+>的生成速度,并为Ni<,ads><+>进一步还原成Ni原子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XRD测试和SEM观察发现,纳米Cr粒子加入后改变了复合镀层的结构和表面形貌,抑制了Ni晶粒沿{200}晶面生长.
其他文献
采用sol-gel法和提拉技术制备在316L不锈钢电极表面构筑纳米TiO薄膜,水热后处理消除膜中的细小龟裂,SEM和XRD技术表征膜的形貌和厚度.Tafel线性极化法考察了膜厚度、pH、和[Cl]对纳米膜电极耐腐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纳米膜厚度在375~464nm有着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腐蚀电流降低2个数量级,耐腐蚀电阻增加2个数量级.
本文利用在酸性介质中Fe阳极易被腐蚀产生还原性腐蚀产物Fe的特点,采用电化学腐蚀法,用纯铁作为阳极金属材料,除去样品液中的Cr,从而降低样品液毒性.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清除率,达到了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且方法简便易行.
研究了海洋环境工程钢材腐蚀行为特征进而建立了腐蚀行为预测模型方法.文中探讨了建立海洋环境腐蚀预测模型依据,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在根据多方法腐蚀速度测定数据和文献数据分析评价,获得大量可靠的海洋环境参数—工程钢材腐蚀行为对应数据基础上,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计算各种环境参数组合的对应腐蚀速度数据,实现以少量可靠实验数据建立全组合海洋环境状态参数—海洋工程钢材腐蚀速度相关数据库和相应查询
45钢材作为一种常用的铁基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材料在某些环境中的耐磨性或耐蚀性不够理想.本文拟在化学镀Ni-P工艺的基础上,改进施镀条件,实现化学复合镀,即在镀液中添加TiO,从而得到TiO/Ni-P复合镀层,并通过极化曲线和盐雾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该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进行了化学复合镀工艺的改进.
掺锑SnO具有较高的析氧过电位.制成纳米材料后,可与聚四氟乙烯混合经初压和高压制成所需要的形状,可以提高废水处理中的电流效率.电极的制作关键是首先要制备出高导电性的掺锑二氧化锡纳米晶体.本文对纳米晶体的制作,表征,以及电极的制作进行了讨论.
依据前期工作,遴选盐基比(P/B)为0.3的纳米氧化锌改性聚氨酯涂层,分别采用涂装一道和两道的方法改变涂层的厚度,考察了不同厚度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涂装两道的涂层,其抗介质渗透能力明显优于涂装一道的涂层.进一步分析电化学阻抗试验结果可知,涂装两道的涂层其特征频率值明显高于涂装一道的涂层,分析认为,通过增加涂装道数来改变涂层厚度,可以降低涂层的微观缺陷面积,从而有
本文针对Zn-Fe合金的优点以及应用现状,选用低铁含量(含铁量小于1﹪)的Zn-Fe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电化学沉积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考察的范围内,随着镀液中铁含量的增加,镀层中的铁含量有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存在反常共沉积现象,Zn的4s轨道总是优于Fe而被填充,这是出现反常共沉积的原因之一.
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常用作分析试剂、医药和农药中间体以及感光材料.近年来,AMT作为铜的缓蚀剂,被推荐用于保护的新型的缓蚀剂,并可作为其他金属的缓蚀剂.本文综述了AMT的性质和缓蚀剂的应用研究.其中主要讨论了AMT在金属缓蚀保护上,包括碳钢、不锈钢和铜的缓蚀作用上的应用和在古代青铜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为了探讨极化对铝合金SCC敏感性的影响,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技术研究了不同恒电位极化条件下7075T6、7075T351、7075RRA铝合金的应力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1200mV~-735mV(vs.SCE)电位范围内,不论是阳极极化还是阴极极化,甚至弱极化,都会增加7075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断裂敏感性,无论哪一种热处理状态的7075铝合金在极化电位下的I均明显高于腐蚀电
微液滴现象是一种新发现的实验现象,当易被腐蚀的金属表面上预先形成有腐蚀性主液滴时,在合适的条件下,主液滴的周围有更小的微液滴出现并不断扩展.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与大气腐蚀起始过程密切相关.电化学极化结果显示,大气腐蚀过程中的腐蚀电流是微液滴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