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儒家思想之中國式管理與一般管理之比較與應用分析

来源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o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更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与实践的哲学。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式管理哲学结合西方管理科学,获得发扬的时代。中国式管理为近几年来所发展出的管理哲学,尤其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幅起飞,累积外汇存底已达一兆九仟多亿美金,结合台商在沿海及重要城市之投资经营管理,外加大陆本土企业兴起所形成的一股中国经济优势,所呈现的管理文化与领导哲学,皆隐合中国式管理的精神及内涵。尤其管理理论架构一向以西式为主,但却常忽略了中国人固有的传统思想和习俗,而一味的西化所带来的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不适应与街突的发生。 因此欧美投资者来到中国的投资,往往不如台商深耕及了解中国的习俗而能进行更深层的互动与合作。本论文将讨论藉由传统中国的儒家思想结构,对于中国人在经营事业及管理组织等方面的比较与应用分析来做分析;并从这些理论架构模式来讨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式管理哲学的内涵及发展,以建立适合中国人的管理与哲学的思维与其应用方式。
其他文献
@@佛教主张以“非断非常”的态度来审视缘起诸法。对于佛教本身的发展,尤其是她从印度到中国的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发展,我想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非断”,即不能割裂历史发展的延续性;“非常”,即重视研究后人为应对新的情况、回答新的问题而对于前人的革新。佛教逻辑,亦复如是。
会议
@@僧肇佛学思想的最终归宿是涅槃之道。对涅槊境界的追求是人的解脱问题的探索,这与人对自由的追求是相通的。涅槃与自由作为两种终极追求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会议
任何一种社会思想,其目的,或者说其主要责任是要解决人类个体的欲求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减少社会冲突。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家,由于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文化环境不同,从而在解决这个矛盾时产生了很不相同的思路。儒家思想是其中一个极有特色的思路,儒家思想在解决这个人类个体的永恒矛盾时,不是象西方的民主法制思想那样把社会规范法律化,通过国家权力来限制人的行为,维护社会规范;也不象某些宗教思想如基督
@@讲儒学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儒学?儒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因为孔子做过儒(社会职业,指古代为贵族人家相礼的知识分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所以由他创立的学派便称为“儒学”。受孔子影响,以“仁义”为核心,以“中庸”为准绳的伦理哲学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儒家学说形成了,并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当然也有人从字面上解释,因为儒字是“人”字旁一个“
儒家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学术思想之主流,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让中华民族充分地展现了重视人文精神之文化特质。然而,近百年来,面临科技的强势发展的大潮流,儒家的人文精神也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衔击。当此之际,儒学的价值是否因而有所折损?其于时代之定位又如何?这些问题在在都值得吾人加以省思。本文除概略说明在科技急遽而强势的追展下,人类整体文化所受到的种种街击。从而,析说儒学主要的精神特质,以突显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流,被尊为儒学大宗师的孔子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意识。他『信而好古』且『好古敏以求之』。他本着人类精神文化中历久而新的至真、至善、至美和至圣为究极价值之所在,批判地继承夏、商、周三代文化之精髓,所帮『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从中国哲学发展演进的视角看,孔子对老子的第一点推进,在于把话题由天道转向人道,确立了中国哲学以人生哲学为主导的风格;第二点推进则是由“无知之行”转向“有知之行”,首先涉足知识论领域。孔子提出礼学、仁学、中庸之道三个要点,勾勒出一副理想社会的蓝图,这就是大同之世。
@@易学是中华文化之根本,易学体系广大而精微。几千年来,易学家有从象数方面对易学进行探索,有从义理方面对易学进行探索,有从图式方面对易学进行探索。因此,历史上有将易学体系概括象数与义理两大派;也有易学体系概括为象数、义理、图式三大派。现代,又有从科学易与人文易二方面概括易学体系的。这些概括,都有所依据,对易学研究都发挥了作用。本文试图依据易学发展的历程及其所包涵的内容,对易学体系作一新探索。
@@众所周知,世界文化由多元构成,这是历史形成又延续至今的客观事实。每一种文明、文化都是在本民族,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产生,并为本国、本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各自的贡献,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各文明、文化既相互独立区分,并产生一些对立冲突,又相互融合沟通,同时保持自身的特色,由此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不断发展。儒学文明就是世界多元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征及其当
我因有文论述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而在批评普世伦理、普世价值的浪潮中被几个学者质疑。不考虑外在的因素,仅仅就质疑本身而言,我认为这对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是有意义的,但从学术角度讲,我并不认为对我观点的质疑是正确的。我认为儒家伦理是不是普世伦理,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事实问题。既是事实问题,就不应该只依据某种理论来否定儒家伦理的普世性,而必须基于对儒家文本的认真、周详地分析以做出客观的判断。本文本着这一认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