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与预报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pa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开封地区90年以来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的天气特征及天气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容易被人们忽视且所造成的破坏性最大的强对流天气形势是华北低槽型,给出了低槽型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几点意见,于大家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宜昌CINRAD/SA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试运行两年多的实际出发,结合这一期间该雷达所出现的126次故障,从雷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类故障发生原因,并指出了其相应的消除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常规维护方法.
本文对合肥、武汉、南昌等地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实际扫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一代天气雷达以VCP11、VCP21模式工作方式时都存在各层实际仰角总体比默认仰角偏低的现象,即仰角的"逐年低垂"现象.并详细探讨了这种现象对数据、数据处理、观测业务等方面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仰角逐年低垂为对高度有直接的影响,使测得的高度偏低.从而影响到地物回波的判断,直接对数据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对基本数据产品、物理量产
本文对发生在2003年7月8日,江汉平原西部一场大暴雨天气形势、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大暴雨形势下涡旋的回波特征,及各种中尺度对流回波特征.通过分析认为,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能较好地探测暴雨中尺度系统,为今后暴雨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依据.
本文探讨了VVP技术反演三维风场产生较大误差的根本原因,认为系数矩阵的病态问题是严重制约垂直速度场及其它参数有效反演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在病态矩阵中判断病态分量的分量条件数和预优共轭梯度方法,力求克服线性方程组的病态矩阵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测资料进行了反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基本上能够使三维风场得到合理反演.
本文利用现有的常规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10月10~12日出现在河北省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1)这次大暴雨过程出现在高空两脊一槽,河北省处于槽前西低东高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之下,这是产生本次大暴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背景;(2)700hPa河北省上游的中尺度低压、风切变是这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影响系统;(3)暴雨区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供应和较长的持续时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对2003年5月13日产生在张家口市区的局地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气旋所携带的暖锋是本次天气的触发系统,低层暖湿空气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k指数、本地气象条件、雷达回波对预报局地短时暴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本文对2003年10月10日~12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场大范围暴雨、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运用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环流形势,各个系统的演变、相互作用和配置,物理量场的特征,从动力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和云图演变特征等多方面分析了暴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分析结果发现,本次暴雨的产生除了与特别好的动力、水汽、能量条件有关,还与向东北方向扩展的西南季风云系有关,与季风云团的
本文通过0320号台风"尼伯特"与9025号台风的对比分析,指出这两个相似台风后期路径右折,主要是由于500Hpa短波槽导致副高断裂,使台风的引导气流发生变化引起的;台风"尼伯特"最大降水区出现在台风中心附近(海南岛西南部地区),850Hpa东风急流的建立,使海南岛东半部地区降水增幅;9025号台风属于"干台风",台风中心附近降水不明显,但由于有较强冷空气配合,激发海南岛北部、东部地区降水偏大;台
本文对湖北省2002年11月13~15日发生的一次秋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从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动力条件等物理量特征对其予以剖析,找出了该次过程与夏季暴雨过程的异同点.
本文更正了普利高津"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系统远离平衡时可出现有序的耗散结构,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系统的熵减小"的错误,得出在任何远离平衡的定态下的最小熵产生的原理,将其用在气象上,导出台风移动公式,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熵产生,用△S/△Z,△S/△X,△V/△Z,△V/△X四个量表示出熵距离平衡态的量,由它们的代数和描述系统的运动(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可作较长的天气预报,在暴雨的雨量分布、冰雹预报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