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的分析比较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现阶段膝关节是临床人工关节置换有着非常广泛应用的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经逐渐的成为相当成熟的一种手术,能够治疗因各种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关节畸形、不稳及疼痛,中治疗效果尤为确切的就是经非手术治疗情况不理想的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Ilizarov外支架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胫骨骨延长术,但部分病例存在钉道感染、胫骨轴向偏移等并发症。近年来,为减少并发症,一些学者在外支架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髓内钉,取得过理想效果。但这样是否能改善延长效果、减少并发症尚缺乏高级证据,且有学者提出使用髓内钉增加了手术时间和经济成本,带来髓内感染等问题,故此本研究旨在讨论增加使用髓内钉在胫骨延长中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和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中的措施和体会.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贯穿疾病的始终.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分型对该疾病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2004年1月~6月在门诊应用自行建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分型(简称为“6分V型法”),对3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分型,其中Ⅰ型28例(9%),Ⅱ型72例(23%),Ⅲ型105例(34%),Ⅳ型66例(21%),Ⅴ型41例(13%);治疗原则为:Ⅰ型、Ⅱ型病人采取保守治疗,Ⅳ型、V型手术治疗;Ⅲ型先行保守治疗三月,无效转
目的: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研究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的低氧培育神经干细胞对脊髓再生的影响,并与普通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做对比研究。方法:(1)通过体外分离大鼠胚胎脊髓组织,提供需要进行基因改造的神经干细胞;(2)成功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病毒载体,通过感染低氧培育的神经干细胞,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功转染至神经干细胞内;(3)将低氧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损伤模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治疗方法。
目的:脊髓损伤的多发性及严重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成熟的治疗方式仅限于骨折复位固定和受压脊髓减压以及药物的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尚未取得根治性的效果。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与晚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重建ACL的最佳手术时期.[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关节镜下重建ACL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早期重建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29.3岁,平均随访29.8个月;晚期重建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1.5岁,平均随访27.6个月.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安全性及中期临床疗效。
会议
目的 探讨以第一、二伸肌腱鞘支持带上动脉(1,2-ICSRA)为蒂的桡骨瓣植骨内固定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手术指征、技术和疗效不佳的原因。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5月脊柱后凸畸形患者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52.5岁.其中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12例、胸腰段结核后凸畸形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腰椎长节段融合术后交界性后凸畸形3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