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已知注射hCG日孕酮浓度对IVF胚胎着床率有预测价值,然而,注射hCG次日的血清孕酮浓度对IVF胚胎着床率是否也有预测价值呢?与注射hCG日孕酮浓度相比,其预测价值相对较低?相同?或更高?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自2011年1月~2013年5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治疗的全部5828个卵巢刺激周期的临床资料。研究期间,本中心的鲜胚移植策略:仅患者获卵数≤15枚,注射hCG日孕酮≤2.0ng/ml,且无卵巢过度刺激(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顺向等条件均同时满足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新鲜胚胎移植。否则,建议患者全部新鲜胚胎冷冻,择期行冻融胚胎移植。研究期间,所有患者均于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清晨采取血样检测血清雌二醇浓度和孕酮浓度。研究期间均使用同样的血清性激素检测试剂盒,无临床或胚胎实验室治疗方案变动。研究期间本中心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维持在稳定水平。为研究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血清孕酮浓度与胚胎着床率之间的关系,全部1457个IVF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纳入进一步研究。以胚胎着床率为因变量,通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 ,分析下列因素:年龄,获卵数,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注射hCG日雌二醇水平,注射hCG日孕酮水平,注射hCG次日雌二醇水平,注射hCG次日孕酮水平,注射hCG日孕酮与注射hCG次日孕酮之和,总rFSH用量,总rFSH刺激天数,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与胚胎着床率之间的关系。根据201 1年-2013年间本中心的5828个IVF刺激周期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血清孕酮浓度数据,将孕酮浓度″升高″定义为孕酮值高于整体孕酮值分布的90%百分位数,未能达到此标准则定义为孕酮浓度″正常″。进一步将这1457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血清孕酮浓度正常或升高分为4组:NN组,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孕酮浓度均正常;NH组,注射hCG日孕酮浓度正常但注射hCG次日孕酮浓度升高;HN组,注射hCG日孕酮浓度升高但注射hCG次日孕酮浓度正常;HH组,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孕酮浓度均升高,进行临床各指标及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的组间比较。结果 1.根据5828个IVF刺激周期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血清孕酮浓度数据,注射hCG日孕酮平均水平为1.4±0.8 ng/ml,注射hCG次日孕酮水平显著增加7.9±5.5 ng/ml(P<0.001)。2.注射hCG后12小时,血清孕酮浓度较注射hCG之前的孕酮浓度相比,上升>5倍。3.根据5828个IVF刺激周期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血清孕酮浓度数据,注射hCG日孕酮正常或升高的cut-off值为1.7 ng/ml;注射hCG次日孕酮正常或升高的cut-off值为9.5 ng/ml。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获卵数、注射hCG日孕酮和注射hCG次日孕酮之和为3个显著影响胚胎着床率的因素。若将注射hCG日孕酮和注射hCG次日孕酮之和从自变量列表中剔除,则注射hCG次日孕酮被回归方程选择为第三个显著影响胚胎着床率的因素;若进一步将注射hCG次日孕酮也从自变量列表中剔除,则注射hCG日孕酮被回归方程选择为第三个显著影响胚胎着床率的因素。5.1457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注射hCG日及注射hCG次日血清孕酮浓度正常或升高分为4组后比较发现:与NN组相比,HH组患者显著更年轻(31.9±4.6岁&29.7±3.5岁,P<0.001),基础FSH更低(8.1±1.9IU/L&7.9±1.2IU/L,P<0.05),获卵数更多(7.9±4.0个&1 2.7±3.3个,P<0.00 1),胚胎数更多(5.3±3.0个&6.7±2.6个,P<0.00 1),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无显著差别(1.8±0.4个&1.8±0.4个),移植优质胚胎数/移植周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6±0.5个&1.7±0.5个),但胚胎着床率却显著低下(36.0%&22.2%,P<0.001),临床妊娠率也显著低下(59.7%&37.5%,P<0.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决定是否进行全部胚胎冷冻时,不应仅关注注射hCG日血清孕酮浓度,还应结合考虑注射hCG次日的血清孕酮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