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当前,溺水成为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大学生溺水事件更是屡见报端。学生溺水带给当事者本人的后果是生命的消失;带给家庭的冲击是家庭破碎心灵重创;带给社会的影响则是人力资源和财富的损失、法律的纠纷。水域安全教育是帮助个体在涉水活动中预测、分析、控制、消除危险所开展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被公认为预防溺水最有效的策略。由此,水域安全教育成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水域安全教育模式已从游泳技能教育模式逐渐发展为水域安全知识、水域安全技能混合教育模式,教学理念也从早期"学会游泳技能就能预防溺水"逐渐发展到"水域安全知识和水域安全技能是水域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更关键的是水域安全技能已不再局限于游泳技能,还涵盖了自救技能和救溺技能。水域安全教育发达国家已将水域安全技能分为游泳技能、自救技能和救溺技能,并将其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虽有部分学者关注了水域安全教育游泳技能的教学改革,也强调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但将新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者较少。当下大学生水域安全基础参差不齐,水域安全教育存在课程内容结构陈旧、教学与考核一刀切等问题,而大学生性格独立、偏好刺激、敢于冒险,在他人陷入困境时乐于助人、奋不顾身,一旦遇险,无论自救还是救援他人均存在极大风险。因此,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水域安全教育模式是未来研究的突破口。本文试图构建大学生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并展开教学实验检验,确证模式的有效性和保持性。研究目的:针对大学生溺水现状,对具备了一定游泳技能和自救技能,但救溺技能不足的大学生群体,设计"合理处置、胜任救援"为教学目标的高级教育模式。为检验以"合理处置、胜任救援"为教学目标的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水域安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选取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取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研究方法:课题组依据《大学生水域安全技能等级标准》对某大学二、三年级游泳选修课学生进行施测,选取综合评分在40.0-59.9之间(此分数段为高级)的6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随机确定实验班、对照班(各班均有男生17名,女生13名),对实验班实施历时30天的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教学训练,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采取2×2×2重复测量1个因素的3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实验处理(2个水平,传统游泳教学模式、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和性别(2个水平,男、女)为被试间变量;测量时间(2个水平,前测、后测),属于重复测量因素。实验设计的因变量为水域安全知识、水域安全技能、水域安全态度、水域高危行为。水域安全知识、水域安全态度、水域高危行为通过问卷进行测量,水域安全技能通过客观评价进行测量。首先,运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水域安全知识、水域安全技能、水域安全态度和水域高危行为前后测的差异进行比较(O1-O2、O3-O4、O1-O3、O2-O4),考察实验处理的有效性。其次,在实验处理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水域安全知识与水域安全技能延时测定结果(O5-O6),检验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训练效果的保持性。研究结果: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水域安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各维度明显优于对照班;延时(水域安全教育结束3个月后)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班各维度得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班。研究结论:(1)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水域安全知识,增强水域安全技能,改善水域安全态度,减少水域高危行为;(2)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的效果有一定的保持性。本研究从大学生溺水现象出发,立足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再基于分层理论和国内外水域安全分层教育实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大学生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并展开教学实验检验模式的有效性与保持性,科学规范地实现了大学生水域安全高级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