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7年采集来自安徽、广东、海南、湖南、江苏、云南、四川、广西八省的水稻白叶枯(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标本,分离到445株X.oryzae pv.oryzae菌株和415株X.oryzae pv.oryzicola菌株.采用区分剂量法,在含药平板上测定了X.oryzae pv.
【机 构】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南京 210095;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232 南京农业大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采集来自安徽、广东、海南、湖南、江苏、云南、四川、广西八省的水稻白叶枯(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标本,分离到445株X.oryzae pv.oryzae菌株和415株X.oryzae pv.oryzicola菌株.采用区分剂量法,在含药平板上测定了X.oryzae pv.oryzae和X.oryzae pv.oryzicola对链霉素的抗药性,检测了410株X.oryzae pv.oryzae,只在云南省发现4株抗性菌株,监测范围内抗性菌株比率为0.98%.检测了399株X.oryzae pv.oryzicola,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在含药平板上测定了抗性菌株和随机选取的敏感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得出了X.oryzae pv.oryzae和X.oryzae pv.oryzicola敏感菌株对链霉素的MIC值分布图,进一步确定了上述2种病原菌对链霉素抗药性的监测的区分剂量值.采用活体寄主监测法,对X.oryzae pv.oryzae对噻枯唑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依据噻枯唑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出发菌株及其抗药性突变体抑制率,确定了X.oryzae pv.oryzae中抗性、敏感菌株的判别标准.共计监测了来自湖南、江苏、云南3省的237株菌株,3省均存在抗性菌株,抗性菌株所占比例为10.97%.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西芹黄萎病病原Fusarium oxysproum f.sp.apii(FOA)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碳氮源、温湿度、光照和pH值对FOA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对几种杀菌剂开展了敏感性测试.FOA能够在无碳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能利用多种碳源;磷酸钾和牛肉膏是最佳氮源;菌丝适生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25~28℃;菌丝生长和孢了萌发最适pH值为6.0:65℃处理10
试验从野生型为抗病表型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了7株感灰霉病突变体,通过Southern杂交确定其T-DNA插入拷贝数为单拷贝.利用SSH技术获得了7个拟南芥抗灰霉病相关基因片段.将所获得序列与TAIR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序列所属的基因,并初步了解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进行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测定了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10mg/ml浓度下,石香薷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黄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稻瘟菌(Magnaporthe or
本研究采用38个稻瘟病菌代表性菌株对中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中二软占"空间诱变SP5代(诱变5代)品系Z1、Z3及Z6等进行抗谱测定,发现不同诱变品系的抗谱不同,可从空间诱变后代筛选出具有广谱抗性的突变品系。同时,采用SSR引物对抗性水平依次为广谱、中等抗谱、抗谱窄的3个诱变品系与原品种对照进行多态性分析,比较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发现抗谱较广的诱变品系,其突变频率相对要高,并且在不同染色体的突
为利用微生物资源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依据,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用饱和硫酸铵法对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抑菌活性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尤其是经121℃高压灭菌20min后,仍可保留72%的抑菌活性;经pH2和pH10的极端条件处理后,抑菌活性虽然下降,但各自仍能保留76%和73%的抑菌活性;3种有机溶剂萃取后,抗菌物质在乙
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PKC基因(Protein kinase C,PKC)与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关系,本试验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PKC基因敲除(同源重组替换)载体及正、反义表达载体,为创制突变体并揭示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病害.本研究探索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保守序列建立一种PCR检测方法用于从感病组织及根际土壤中检测香蕉枯萎菌.利用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通用引物(T1/T22)扩增我国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1号和4号)的基因序列,基于β-tubulin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小孢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7种固体培养基和2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小孢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在小米、玉米渣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产毒在第8天即达到高峰,pH值对产毒没有显著影响,最适宜温度为30℃,最适萃取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在培养基中加入0.5g葡萄糖可以显著提高除草活性物质的产量。
根据已知植物病原真菌蛋白激酶A调节亚基基因PKA-R(Protein Kinase A regulatory subunit)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了玉米大斑病菌PKA-R基因的同源片段.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获得了PKA-R基因的DNA全长序列.利用BLASTP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小麦黄斑叶枯病菌、小麦颖枯病菌、灰霉病菌、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的
车前草菌核病是车前草生长后期为害果穗的重要病害.本文使用绿旺、中华大肥旺、活性硼3种叶面肥在车前草生长后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3种叶面肥对车前草菌核病的防效均较低,依次为15.1%、26.7%和0.6%.显而易见,叶面肥对车前草菌核病防效不及一般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