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美国学者对于抗争传播的研究显示,主流媒体扮演着社会管控机制(agents of social control)的角色,以维持现状(status quos).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特定的报道框架以边缘化本国的抗争事件,这一现象被特征化为“抗争范式”(protest paradigm).随着媒介环境的发展以及抗争诉求的多样化,抗争事件的媒体表征越来越具复杂性.新闻报道的“抗争范式”及抗争事件本身都被作为变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对于抗争传播的研究显示,主流媒体扮演着社会管控机制(agents of social control)的角色,以维持现状(status quos).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特定的报道框架以边缘化本国的抗争事件,这一现象被特征化为“抗争范式”(protest paradigm).随着媒介环境的发展以及抗争诉求的多样化,抗争事件的媒体表征越来越具复杂性.新闻报道的“抗争范式”及抗争事件本身都被作为变量加以实证化测量,媒体生存的宏观环境影响也被涉及.为检验在异质化的媒体环境中“抗争范式”的适用性,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香港和澳门的报纸对2002年到2017年澳门抗争事件的报道,来检测多重因素如何共同影响和架构有关抗争的报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澳门地区,相比于中立性以及激进性的媒体,保守性媒体会更多地采用“抗争范式”来边缘化抗争者.当诉求者们采用较为极端化的抗争策略时,新闻内容会趋向负面.而当抗争事件聚焦于澳门地区分歧较大的政治议题时,媒体报道中“抗争范式”的特征却并不显著.随着年份的推移,抗争报道中的负面成分变得越来越少.抗争事件的新闻报道受制于政权现状、媒体与抗争事件三者的交互关系,结合研究发现,在文章的最后本文提出了三元动态互动的理论模型,以更好地解读媒体对抗争事件的架构过程.
其他文献
在城市的社会生活和惯常的媒介呈现中,“农民工”等外来人群被污名化已经成为一种刻板的现实,并建构了公众对这一群体的常识性判断.在阶层流动的可能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掌握媒介中的言说权力成为边缘群体争取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路径.研究探讨的是新媒体环境下边缘底层人群如何通过自我书写以抵抗以往的媒介建构,以及这种主动的发声所具有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留守妇女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本研究以社会认知为研究视角,将甘肃省中村村的留守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该村庄留守妇女的媒介接触情况进行了调查,探究媒介接触对农村留守妇女自我健康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手机是农村留守妇女接触最频繁的大众媒介,其接触频率和接触时间与广播、电视等其他大众媒介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媒介接触情绪、媒介接触内容对自
“蓝鲸”死亡游戏是一种邪教式洗脑活动,是一种犯罪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宣传部门需要及时站在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最前列,高度警觉、低调宣传,对邪教类舆情事件必须十分敏感,及时入场、科学发声,对邪教类典情事件必须首先定义,准确定性、减少争论,对邪教类舆情事件必须坚定方向,线上引领、线下治理,对邪教类典情事件必须双管齐下。
当前政务微信已成为我国各地政府环保部门宣教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当前我国环保政务微信的运营情况,本文构建环保政务微信运营效率评价模型,将文章总数、发布次数、当地人口数量作为投入变量,将阅读数、点赞数作为产出变量,并利用Deap2.1软件对全国26个省2017年5月至8月间发布的全部环保政务微信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环保政务微信运营效率平均值仅为0.32,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区域比较来看,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而惠及60多个国家的国际合作.本文尝试将“一带一路”的公共外交的思考置于新媒体传播的视域之下,解决新媒体公共外交如何有效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公共外交理论的综述以及新媒体公共外交的论述,进而运用新媒体公共外交理论和直观图示从政府与民众之间、民众与民众之间等方面搭建“一带一路”新媒体公共外交模式.本文对“一带一路”新媒体公共外交的探讨将理论
记者“新闻民工”角色认知的出现,把记者作为“劳工”的本质从后台拉到了前台,使新闻生产过程的劳动控制特征展现出来.文章藉助劳动过程理论,在对5位记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发现,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媒体运用“弹性雇佣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传播技术手段”对记者的劳动进行控制,使生产新闻异化为记者的谋生手段,进而导致记者形成一种“打工”心态.在这种心态的操纵下,生存理性和经济利益的实践逻辑开始凌驾于记
论文以《华盛顿邮报》为样本对象,将“萨德事件”中新闻观点评论文章作为内容分析对象,按时间梳理三个阶段,分析三阶段中从媒体内容的角度分析媒体框架是什么,得出“美国世界警察框架”、“中国霸权者框架”、“韩国无辜者框架”的结论,并分析得出贯穿整个三阶段的“美国大国核心框架”,在框架之间的博弈过程中,也是《华盛顿邮报》在美国国内外媒介话语的博弈.论文引用国际关系中“双层博弈”比喻,更加生动凸显美国媒体“对
“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的,为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指引了方向.通过对近十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项目目录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前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战略发生了变迁,同时结合国家文化进出口贸易数据反思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完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的三条路径:一是返古与创新,以国内丝路古城为切口再现中国文化符码;二是整合与重构,围
人的历史就是文化的历史.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文化领域的议题始终处于学者关切的视域中心.本文以冷战期间鲜明的文化立场冲突为研究对象,考察文化战实践的路径、机制、效用,以及试图讨论文化冲突在后冷战时代所持续引发的文化震颤和影响.本文中考察的冷战期间文化立场受到政治因素的塑造和呈现,文化冲突穿梭于社会环境的多个场景,在特定情境下形成一种文化霸权意识的形态,以攻击性、防卫性以及重塑性构建起以文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