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围绕北京冬奥会,对冰雪体育人才需求的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概念界定及分类,采用"开放的大教育"模式,兼顾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构建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并深入探讨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方法:以相关体育院校及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的社会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进而构建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探寻人才的培养途径。研究结果:1.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是由各类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能胜任竞技冰雪体育以外的非比赛类冰雪体育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可分为:(1)冰雪体育服务类人才冰雪体育服务类人才是指冰雪娱乐会所的大众教练员、导滑员、导游员、冰雪器材维修员、电器设备维修员、机械操作员等,这类人才的作用是冰雪经济的基本生产力。(2)冰雪体育管理类人才冰雪管理人才是指冰雪工商管理、场地管理、酒店管理等,这类人才是冰雪经济、产业营销战略和创造效益的主体。(3)冰雪体育产业类人才冰雪体育产业人才是指冰雪旅游人才、场营销、广告策划与冰雪设计等人才,这一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科技攻关与战略运筹。(4)冰雪体育经纪人才冰雪体育经纪人是指从事冰雪体育赛事、冰雪体育的品牌包装、经济策划及冰雪运动员的转会、参加比赛等一系列中介活动的人员。2.根据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现状及社会需求紧迫性,可采用"开放的大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公办与民办、国内与国外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体育领域与非体育领域教育资源,通过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的独立培养与互补融合,不断完善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3.非竞技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1)国家、地方充分挖掘体育专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历教育条件培养冰雪体育非竞技类人才。通过与内外、国内外冰雪特色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按照全日制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培训滑冰滑雪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如河北体育学院与职教中心和崇礼职教中心以"3+4""3+2"的模式联合培养冰雪体育非竞技类人才。(2)非体育专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相结合:冰雪体育管理、经营、旅游、工程等人才培养,可以放在非体育专业学校和体育专业学校的非体育专业中进行培养。具体如下:与非体育高校联合举办冬奥经济管理专题研修班;加强与总局及有关企业的沟通合作,承办举办更多冰雪赛事,提升冰雪赛事组织人才水平;每年分期分批组织竞赛组织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并充分利用大型赛事提供观摩学习机会。(3)国内外冰雪体育教育资源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的体育机构、职业联盟、俱乐部和体育明星合作,创设高端培训机构。采取措施鼓励国内各类培训机构与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美国等国家的高校、俱乐部建立留学培养机制;聘请国际国内优秀工程师、企业家、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授课指导,举办滑雪(冰)场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雪场运营策划、日常安全运行、宣传推广和场营销等方面理论知识和技术。以时代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促使行业协会成立冰雪体育专门培训机构,定期聘请国外技术专家专门针对制冰、压雪、场地维修等服务进行专业性的技能指导与培训。研究结论:鉴于目前普遍重视冰雪体育竞技类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构建冰雪体育非竞技类人才培养体系为一种"开放的大教育"模式。主要以学校教育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岗位培训两种体系为主,在充分挖掘公办与民办、国内与国外、体育领域与非体育领域六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即通过一种模式,两种体系,六种途径,做好中国冬奥周期、后冬奥时代以及"三亿人上冰雪"活动冰雪体育非竞技类人才保障,办好中国冬奥会,贯彻落实"三亿人上冰雪"活动,为冰雪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人才培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