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预报2003年淮河大洪水的做法和体会

来源 :2004年天灾预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危险区图、可公度网络结构图、月相气候指数等7种长期水文定性定量预报模型,并通过“黄皮书”发布2003年淮河蚌埠站在7月上中旬可能发生最大洪峰流量为5600-8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预报。实况是蚌埠站7月5日发生了洪峰流量为858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这次预报成功同建立数据库、从形成大洪水物理机制出发去寻找预测指标、研究新的预测方法等做法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贵州威宁贫河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孢粉古植物、化石和粘土岩的研究,发现本区生物群变化可能与该区先期发生的环境变化有关,而生物的变化又破坏了陆地生态系
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东西向交接于苦海至共和一带,由此形成了昆秦接合部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本文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解剖研究,发现了海西期在昆秦接合部苦海—赛什塘
本文主要以黔西滇东地区浅海相、滨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粘土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粘土矿物分析、碎屑物质分析、粘土岩成因分析以及不同相区界线
本文通过对兰州盆地古近纪化石山杨和不同生境下现生山杨的角质支特征和气孔参数的统计分析,表明化石山杨角质层特征反映了当时植物可能生长于半湿润的气候环境化石山杨的气
本文通过澳大利亚南悉尼盆地与广西来宾地区二叠纪遗迹化石的对比研究,表明温度-纬度对遗迹化石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环境参数,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将对深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全球重大变化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研究对于推动地球与生命的相互作用这一课题的重要作用,对探索生物进货与地球节律的相互关系的意义以及对当代和今后地
本文以一种耐高HCO的丝状蓝藻为研究对象,在含有O.2MHCO的培养体系中,匀速加入不同浓度的Ca成间断加入Ca并分别补充CO和蒸馏水进行了不同时期的控制模拟实验,研究了Ca对蓝细
一种实验所显示的结果,由于理解上诠释不同,其结论也截然不同。解决问题需要对问题的整体规律有所了解,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重点突破后才能全面发展。物质三特性的发现,显得极为平淡
本文通过对晚泥盆世菌藻微生物的繁盛和正常海相宏体生物的衰退绝灭的对经分析,并借助于建立在显生宙海相生物分异度统计基础上的集群绝灭现象的探讨和与生物地球化学、同位
本文通过对陆生维管植物的演化革新和对晚泥盆地生物危机原因的探讨分析,发现了二者这间的可能关系——陆生维管植物的演化革新最有可能是晚泥盆世海洋缺氧事件、生物危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