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模式在创伤病房的实践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模式在创伤病房的实践,研究人文关怀在创伤骨科临床上的不同特点,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良好的关怀护理有效的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情绪,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调解到最佳状态,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经内侧辅助入路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时股骨纵轴与股骨骨隧道钻制方向所成的角度变化归路,探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理想的股骨隧道钻制角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3年01月我院治疗的60例前交叉韧带手术病人,筛选手术病人身高为153至162cm,平均身高160cm,随机分成3组。
目的:设计一种动力髋螺钉放置方法,对其有效性和降低放射线接触时间进行验证。方法:76名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骨盆正位片健侧测量小转子基底处股骨宽度(MN)、沿股骨颈轴线所放置螺钉长度(EF)和大转子顶端到进钉点距离(GE),EF垂直于股骨颈最小宽度标志线,病人手术仰卧位,采用股骨近段外侧切口,暴露大、小转子和骨折线;首先对骨折进行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可以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开放性骨搬运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9月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Gustilo Ⅲ B型13例,Gustilo Ⅲ C型6例).在患肢上安放Ilizarov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缺损(9 cm±2cm)×(7 cm±1.5cm),胫骨骨缺损(8±2)cm.
[目的]建立复合人工股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 [方法]采用SAWBONE第四代复合人工股骨模型及正常人股骨尸体标本CT断层扫描数据各1例,分别对股骨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包含皮质骨、松质骨和髓腔结构的复合人工骨实体模型以及正常人股骨三维模型共2组,并模拟股骨站立位状态下受到的轴向压缩载荷,对2组模型设定相同的边界条件,对比两组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并与国外文献数据进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1.病历资料 患者李XX,女,49岁,于2014-4-18因车祸撞伤,急送当地医院诊为"原发性脑干损伤、脑挫裂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颅面骨骨折、脑脊液鼻漏、左膝关节脱位、左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左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左髌韧带断裂、左胫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创伤性气胸",因病情危急,急性清创缝合等对症治疗,左下肢未行处理,于伤后16天病情稳定后行左胫骨骨折、左膝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住
目的: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可选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然而,何种手术入路方式更有优势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旨在使用meta分析对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在多节段(≥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面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男38例,女31例;年龄35~78岁。病程1个月~15年,均为Ⅰ~Ⅱ度腰椎滑脱患者。其中伴腰椎间盘突出23例;无椎弓根峡部裂病例;滑脱部位主要位于L3、46例,L4、531例,L5S132例,常规后路减压手术:以病变椎节段为中心,自棘突根部切断,将棘突韧带复合体推向对侧,显露病变间隙,此后,扩大椎板间隙,分别部分切除上、下椎板的边缘部分,行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较为常见的骨折,由于胫骨平台本身的解剖特点,其加强关节面支撑、防止关节面骨折的再次塌陷的手术方法及解剖型金属接骨板的研究尚不多见,本实验通过生物力学研究与比较,对冯文岭教授设计的新型接骨板及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针对Schatzker Ⅱ型以及SchatzkerⅢ型骨折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MTH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探索MTH1对骨肉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研究MTH1靶向抑制剂(s)-克唑替尼对骨肉瘤细胞系增殖、凋亡、迁移、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MTH1靶向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31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H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Object:This study aimed to reveal the possible genes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 by analyzing the microarray data by using bioinformatics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