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嫩江组泥页岩有机质富集模式探讨-以嫩江组一、二段油页岩为例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理论模型推演与地质研究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嫩江组一、二段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油页岩)为例,重点利用松科1 井(南孔)嫩江组取芯井已有测试分析资料,综合有机碳(TOC)含量、黄铁矿硫同位素、全岩元素,以及相关测井、地震资料,综合探讨分析了嫩江组油页岩的成因机制以及油气勘探意义。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典型的海相烃源岩发育盆地之一,其寒武系-奥陶系发育优质海相烃源岩。前人将该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划分为两套: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包括下奥陶统烃源岩)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是中、下寒武统的主力烃源岩之一。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被认为是一段重要的地质历史时期,其特征是大规模生物大灭绝与冰期事件,广泛的火山运动及其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在晚奥陶世期间,大量硅质岩伴随钾质斑脱岩沉积于五峰组内并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为了分析硅质岩的硅质来源、古构造背景及其对应的沉积环境,本文主要选取三条代表性剖面中的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会议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沉积相研究已从定性解释向定量解释发展,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和生物学等方面,针对上述资料缺乏的情况,前人提出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定量划分沉积相类型,这是由于沉积环境中水体深度、物源距离、古气候条件、氧化还原环境等因素对元素的赋存状态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可利用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展开沉积相研究。
会议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四川盆地早志留黑色页岩认识,结合多方面资料分析,在晚奥陶-早志留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事件背景下,认识到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不同程度的同期黑色页岩发育。
会议
本文通过对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下和渝东北地区鲁家坪组两个研究区对比研究,说明不同地区含气性主控因素具有共性,来明确其主导因素。研究表明页岩含气性主控因素有:有机地化、构造、岩石相、矿物成分、埋深等5 个主控因素;其中有机质起主导作用,控制生烃及吸附能力;稳定的构造条件也是含气性关键因素,对页岩气保存作用;埋深为页岩气保存和形成提供有利的温压匹配条件;岩石相中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含气性相对较好,富有机
随着川东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以普光、龙岗、元坝等为代表的以长兴组礁滩相地层为储层的大、中型气田的发现,生物礁滩作为油气储集体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盆地的的东北部,处于大巴山前缘弧形褶皱带与川东北东向褶皱带的交汇处,是迄今为止中国南方已发现气田中储量规模最大、埋藏最深、储层最厚、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之一。
生物礁沉积不仅是一个特殊的地貌单元,而且十分有利于储层的形成与演化,是油气储集的重要相带之一。已有的研究及勘探表明,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是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层位之一,其中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已在川北及川东北发现多个大型气田。然而,目前对川西北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沉积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薄弱,从而阻碍了该区上二叠统中的油气勘探。
会议
柴达木盆地为我国第三大内陆盆地,面积约250,000km2,以富含丰富的盐、天然气和煤炭资源而著称,同时,也是我国第七大含油页岩盆地,2003-2006 年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该盆地中侏罗统油页岩资源达168 亿吨。
会议
在全国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产生的19 个区块中,岑巩页岩气区块名列其中,标志着该区块进入实质性勘探开发阶段,其页岩气勘探潜力亟待深入和准确评价。一直以来,对于油气探测只要是用到地球物理方法一般都是选择地震勘探,而我国南方地区的复杂地表条件和高陡构造地层导致常规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