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华北地区1960-2012年274个站的6、7、8月降水资料和EOF自然正交分解,分析了华北地区6、7、8月的降水变化特征,表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较多,6、7月夏季旱涝敏感
【机 构】
: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050021
【出 处】
:
2014年全国汛期气候预测技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华北地区1960-2012年274个站的6、7、8月降水资料和EOF自然正交分解,分析了华北地区6、7、8月的降水变化特征,表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较多,6、7月夏季旱涝敏感区位于北京、天津、河北环渤海地区,8月向河北南部偏移.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6、7、8月降水进行了3级分区,并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任意两个区的降水均值进行多重比较检验,其中,1级分区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5的检验.并使用河北省新划分的区域,在天气过程预测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利用河南省110个站1961-2014年9月逐日气温和降水以及1961-2013年干旱灾情资料,从干旱年际变化、季节演变、空间分布、典型干旱过程诊断以及与干旱灾情相关性等方面,对比分析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遵循“太祖皇帝初建国时,哥哥弟弟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的原则,自己分享九十五个千户组成的“中央兀鲁思”外,又分配给
利用1982-2013年海南岛18个自动站日降水量、NCEP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及CFSv2模式的历史回报数据,本文分析海南秋季暴雨异常的同期环流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取
通过对2014和1997年夏季降水及环境场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夏季北旱南涝降水分布型在历史上出现8年,仅占12%,是夏季降水分布型中的小概率类型。2014年处于北方多雨和PDO负位相(北方
利用动力学因子和热力学因子结合的方法,将西南地区的季风与OLR进行了综合处理,构造成西南季风指数(Isw).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地描述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通过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C_CM1.0的多年平均场进行订正,然后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建立基于边界强迫场订正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干季的趋势,且21世纪以来持续减少,(11月至次年4月)降水从90年代后期开始呈现显著减少,这也是造成西南地区21世纪以来持续干旱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利用196
根据《梅雨监测业务规定》的相关指标,计算了1959-2013年江西梅雨的入梅日、出梅日、梅雨量及梅雨强度指数,分析了江西梅雨丰、枯梅年大气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丰梅年高层南
选用1959~2013年的NCEP/NCAR逐日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采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保留30-50天周期)方法提取1960~2013年逐日500hPa高度场低频天气信息.根据低频振荡特性,通过